摘要: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创新发展下,高职中的语文教学受到了很大的重视。语文是属于语言类的学科,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知识,学习好语文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着重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将我国的传统文化长久的发扬下去,这是当前老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对此,本文阐述了,在高职的语文课堂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并给予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发扬下去,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提升高职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职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有效方法
中国的传统文化承载了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国家的血脉以及灵魂的根基,同时也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世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壮大发展,都是里离不开传统文化传承的。但是,以目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多种多样的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思想的影响更加的直接,有很多的学生都存在拜金的思想、个人主义思想以及集体主义的观念比较淡薄这些情况。因此,在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下,身为一名高职学校中的语文老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渗透传统文化,并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能够牢固的掌握文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传统文化的积淀,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在高职的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长久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中主要包括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以及道德情操等,可以有效的为道德建设提供启发,并且对于治国理政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一定要科学的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牢记历史才能够开辟未来,只有善于继承才能够更好的创新。不管是在哪一个国家,传统文化都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如果丢了传统文化,就相当于割断了精神的命脉。而且高职的语文学科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挖掘课本中的文化知识,并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将传统的文化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使国家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高职的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到国家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增强我国民族的自豪感,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定的文化的底蕴,这样能够有效是学生对自我有明确的认识,同时能够深入的理解人生,并且能对社会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辩证思维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这样的教育更加的注重人文素养,能够使学生今后在的学习中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职语文课堂中的有效策略
(一)灵活的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
根据当前高职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有很多的语文老师因受到传统就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只让学生被动的听讲,或者是利用笔记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想法,甚至会让学生觉得这样的课堂学习很枯燥,并且会厌烦学习语文知识,最终就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语文老师一定要不断的创新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中,并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传统文化中,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另外,老师还需要依据高职生的设计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并且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灵活的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出传统文化的学习气氛,并引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情景中,使学生受到文化的影响,强化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就能够有效的提升高升的人文素养。
例如,语文老师在对《鸿门宴》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这篇文章,老师就可以选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本课作者的平生介绍以及文中出现的一些历史人物,有项羽、刘邦、张良等这些人物,对它们的经历以及文化等这些知识进行介绍,这样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够认真的观看。
而且利用这种方式学生对内容能够深入的理解,以及能牢固的掌握一些传统的文化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渐渐的就能够使学生形成自学的意识,从而就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有效的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下去。
(二)运用传统的民族节日,激发高职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在我国几千年的这个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多的传统节日,像这些节日都是通过我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由来的结果,同时这些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积极的利用这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元宵节以及中秋节等,利用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有效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与这些传统节日都有哪些风俗,并进行实践。这样能有效的引发高职生的兴趣,并调动了学生的动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很好的对我国的节日进行了解,并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的感染了学生,从而就可以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校需要增添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除了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讲授,更需要把优质文化的弘扬放到整个实践活动中去,如此一来才能够提升学生所具备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自身的反应越加敏捷,耳濡目染的把传统文化在记忆中进行夯实。例如,老师在讲解完一堂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以后,就需要让学生组建一支拥有针对性的分析小组,小组内的所有学生都能够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传统文化进行分享,把优秀文化借助语言行为来完成展示,有一些学生非常钟爱相声评书,而女同学就尤为喜欢秧歌,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外尽情展示自己所拥有的技能才艺,切实充实大家的业余喜好。老师更要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去观看专业的戏曲表演,使他们在现场感受到我国种类充足、形式多样的戏曲,在观看完戏曲演出之后,还要让每一名学生都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增强他们自身的思想境界。不止要为学生添加一定富含优质文化的实践活动,高职语文老师也应该要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把传统文化切实逐渐渗透在语文课堂授课过程中,老师也能够多多了解有关京剧戏曲又或是部分有关相声评书的知识。在课堂上为所有学生进行展示,那么同学们就不止可以从教材中知晓传统文化的本质与精髓,更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底蕴,从而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总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完善传统文化
在当前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早已十分广泛。老师所开展的传统文化授课,仅仅是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开展读诵,随后老师再进行提问,学生完成回答,此种方式就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并未把语文授课的本质体现出来。借助多媒体技术就能够把教材内容设计成视频,在视频中插入画面、音频、文字等等,如此一来就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西游记》的知识时,老师就需要将西游记音乐当做背景,在视频中加入一些电视剧中的片段,并且尽量展示更加多的人物形象,使学生阐述所有人物性格的优势与不足。而此种授课模式,切实将传统文化真正呈现出来,把授课任务、授课资源和授课模式有机融合起来,也强化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
根据以上内容所述,可以得知,在前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下,要想有效的在高职的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是一项比较艰难的任务。所以就需要老师不断的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生活中以及课本中都要深入的挖掘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并有效的渗透到课堂中,为学构建情景教学,并灵活的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深入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就能够逐渐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曼.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6).
[2]李丽, 王圣龙.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 2019(03):61+75.
[3]廖玲. 论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8, 000(009):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