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他学科知识学习有重要影响。阅读是小学语文重要教学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教师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先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之后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是小学语文重要教学内容,朗读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课文内容,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知识的趣味性与其学习兴趣紧密相关,知识的趣味性越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越高,学生的接受程度也越强。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朗读的趣味性设计,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情感的朗读中,学会生词,理解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的朗读可以集中注意力,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在理解课文表达情感的基础上积累写作素材。教师鼓励学生依托朗读提出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能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2.满足素质教育要求
新课改明确要求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切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使学生通过朗读,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形成语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朗读时间不充足
教学大纲未对语文朗读进行明确规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重要内容,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不强。部分教师将朗读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预习或复习过程中进行,课堂朗读时间不保证,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意识的构建。
2.朗读内容单一
朗读与语文的写作等一样,需要教师进行课堂组织。教师通过多元朗读方法的应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权利,进行课堂朗读活动的组织,能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更深入。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主要先将语文重点词汇等知识进行讲授,之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对象上,主要以教材文本为主,内容不够丰富。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会选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朗读,没有为学生打造公平的朗读展示平台,不利于学生的朗读参与。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对策
1.增加朗读时间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将朗读纳入日常课堂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朗读平台,带动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在课堂教学设置时,教师要根据讲授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为学生留出10分钟朗读时间,让学生开口朗读,以实现与课文的情感共鸣。
如在讲授《草船借箭》时,在阅读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大概8分钟的时间分角色朗读,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并融入扮演的身份中进行朗读对话,以体验课文描述的真实情景,在提高朗读能力的基础上实现课文的深度学习。
2.丰富朗读方法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采用丰富的朗读方法,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学生在体验朗读乐趣的基础上爱上朗读。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找到学生喜爱的朗读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朗读活动中,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表演朗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声音和表情的结合,将课文朗读出来;教师可以利用角度扮演朗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角色中,根据角色语言进行朗读,以深入了解课文的思想,进而提升朗读能力。如在讲授《从军行》《送元二使西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伴奏进行朗读。在诗歌讲授完毕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在音乐辅助下配合朗读,不同小组进行比赛。学生通过朗读,能体验诗歌描述的边塞战士的生活和战况,能体验送别友人时的伤感。学生在掌握诗歌的情感,与诗歌产生共鸣后,自然能提升朗读效果。
3.创新评价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有重要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快速发展阶段,其爱表现,也爱听表扬的语言。教师在学生朗读后利用艺术性的评语进行鼓励性评价,利于学生保持朗读的热情,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如果是全班集体朗读,如果遇到有学生抢读时,教师可以委婉的说出来:你读得非常有感情,要是能放慢节奏,和其他同学同步会更好。你读的快,证明你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你可以稍慢一点读,等一等其他同学。通过表扬和委婉批评两种评价结合,能让学生了解,教师对自己的学习是肯定的,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提升朗读兴趣,最终提高朗读水平。
总之,朗读能力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的重要能力,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有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将朗读纳入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时间的增加,提高学生对朗读的重视;通过丰富朗读方法的传授,提升学生的朗读热情;通过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体验朗读的乐趣,最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宪琪.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20,(18):34.
[2]陈瑶.探讨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对策[J].语文课内外,2020,(16):283.
[3]塔娜.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47):53-54.
[4]金晓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才智,2020,(14):116.
[5]霍红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家长(上旬刊),2020,(4):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