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精神品质,对中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可以大大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专业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进而为其日后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中职各科专业教师都要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首要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便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工匠精神;教学策略;分析探讨
中职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使其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要在开展各科专业教学活动时,积极引入工匠精神理念,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使其在日后步入社会时,能够成为岗位中一名优秀的佼佼者。因此,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师值得反思和思考的首要工作任务之一。
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匠期望
中职学生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与高中生相比,其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基础能力都要偏低很多。因此,其步入中职院校的最终目的大多是为了掌握一门过硬的专业技能,相对,对于自身职业精神的塑造却是极为忽视,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给中职学生的就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基于此,要想进一步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要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首要教学目标,进而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职业精神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工匠期望,为其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匠素养
语文是中职教学体系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内容,其与技术教育学科不同,比较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基于此,相关教师就要牢牢抓住这一教学特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入工匠精神,进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态度,提高其工匠素养,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3 有利于学生树立工匠情怀
由于中职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比较重视,所以通过该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树立爱国情感和工匠情怀具有很实际的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进以通过榜样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要在学习中将自身发展和提升职业技术水平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更加务实的学习专业技术课程。
2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2.1 在教学设计中积极融入工匠精神
教学设计是中职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做好该项工作,可以大大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其全面化发展提供充足的源动力,相关教师就要将工匠精神理念积极融入到语文教学设计中。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对课堂讲解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另一方面还要对其内涵的精华部分进行提炼和加工,使其尽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并将这些内容穿插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能够真正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劝学》这一教学内容时,通过提前了解,教师知道该篇文言文主要论述了荀子对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的理解,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应当善始善终等内容来告诉人们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具有很实际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从学习的作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这几方面去体现工匠精神中的爱岗敬业、专注认真、坚持努力等精神品质,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具备这些精神品质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工匠期望和工匠情怀,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2.2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积极融入工匠精神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尽管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其工匠精神的最佳场所,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获取到的教学效果也是未能达到深处。因此,要想让工匠精神理念深深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就要对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很好的利用。例如,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工匠精神。在实际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从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以及书籍选择等几个方面向学生渗入工匠精神,不仅要针对性的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而且还要要求学生通过每日向老师发视频的方式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并让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内容、结构等进行分析,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阅读引导,尽管部分中职学生会觉得吃力,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其会更深入的感受到只有具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才能获得良好回报的道理,进而在日后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将这种工匠精神始终传承下去,这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为其实现全面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知识碎片化、信息网络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庞大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专门的课外阅读平台,进以通过该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经典诵读活动或小品展演等活动,并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记录片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工匠期望,使其能够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就在身边,从而真正形成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精神品质。
2.3 充分发挥教师身体力行大国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发挥相关教师的身体力行作用,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将自身所具有的大国工匠精神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首先,中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教学水平等更符合工匠精神人才培养需求;其次,在教学设计中,中职语文教师要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立足于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适当补充工匠精神材料,进以通过材料中的工匠故事来感染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工匠意识和工匠素养。例如,在教学《芝麻官餐馆》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大力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来感悟书中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与此同时,还要向学生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贪污腐败的经典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来感受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你的工作就是有价值的道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工匠意识就会大大提升,进而在心中不自觉的形成严于律己、爱岗敬业的工匠情怀;最后,要想在中职教学活动中最大化体现工匠精神,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关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如:小组合作学习法、精读研习法、拓展延伸法等,进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精诚合作的精神以及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高贵学习品质和创新意识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进而使其真正成为一名具有中国工匠精神的技能型实践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也要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将这种精神理念深入贯彻到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进以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以及合理的教学设计和课文阅读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工匠期望、工匠情怀以及工匠素养,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使之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谢莉娟. 浅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 (05):362-363.
[2]熊桂楿. 浅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 课外语文(教研版), 2018, (0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