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语文阅读的地位逐渐凸显,且阅读内容、体裁、题材也逐渐变得越发广泛。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一时之间难以适应阅读教学,主要是由于自身阅读基础差,且初中的阅读难度也骤然加大,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实用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捋顺阅读思路,轻松掌握阅读核心内容。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研究
引言:
初中阅读教学,教师如果不应用好的教学方法,便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是语文中的重点内容,不仅承载了学生的词汇积累,还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教学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
一、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在近几年的语文考试中的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重在检测学生的词汇积累情况和语言的表达运用等。现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的程度不够,重视方式缺少渗透。因此,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总体质量要求不高。在初中阅读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把握不是很准确,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比较单一,不注重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并没有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深刻的拓展。学生阅读的内容不仅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而且解答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开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了一篇阅读后,久而久之会有一半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从而降低了课堂的效果。学生自己能将阅读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我想阅读成绩将会是事半功倍。而初中阅读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是归纳和总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缺乏总结意识,没有形成系统的阅读知识体系。对于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要深刻的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不断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
二、思维导图应用
初中语文阅读按照文体分类的话,主要分为三类,即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每一种文体都有明显的特征,教师只要把握住每类文章的特点,再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而不是只了解了阅读的内容,而没有掌握阅读方法。思维导图相比较其他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有着明显的优势,它条理清晰,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应用,以结构体系的发散来思考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学到不同的阅读知识,何况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认知逐渐成熟的阶段,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迎合了学生的成长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说明文
说明文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条理清晰,以说明事物或事理为主,学习说明文主要是从中获取信息,让学生从中获取到实际有用的信息,但是在实际的说明文教学中,教师仍然以常规性的教学方法来教说明文,即理清文章内容,前后联系,有时即使学生学习了多篇说明文,也掌握不了实际的阅读方法。利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说明文是极有优势的,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清晰的脉络引导学生筛选说明文中有用的信息,迅速掌握说明的核心内容。可是教师如果运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甚微。
学生的词汇量虽然是提升了,但是教学的目标并没有到达。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时,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是“石拱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以桥为核心对文章中的有用信息进行抓取,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演示,用发散型的短线将这些内容连接起来,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找出说明文中的有用信息,画好知识脉络图,根据本课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学生就可以一清二楚地了解到这篇说明文所阐述的重点内容,并且还可以掌握阅读方法。另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归纳和整理文中的重点内容[2]。
(二)记叙文
记叙文也是初中语文阅读中的主要文体,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方面的内容,记叙文有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等,在学习记叙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记叙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情节、等列出来,通过清晰的脉络,学生会对阅读中的人物、事件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记叙文中的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在列举完记叙文中的要素之后,要将矛头对准文章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体会归纳其思想情情感。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按照事物的发生时间和顺序进行列举,搭建出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记叙文往往包含了较深的思想情感,教师要善于运用零散的知识引导学生的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提升学生感悟能力,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而且也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生动的阅读课堂,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解题技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记忆重点内容,从而到达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3]。
(三)议论文
议论文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往往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议论文的难点主要在于要找出它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阅读议论文其关键点是要巧妙的抓住文章的三要素,根据文章的三要素进行分析。同时,学生也要拥有并掌握大量的知识点,所以思维导图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捋清议论文的结构,更要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其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也十分重要,论证方法主要是为了证明作者观点,提升文章论据可靠性,让学生了解关键词句的应用。教师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分析议论文,勾勒出文章主体和结构,理清文章脉络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的理解文章。例如,在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三要素进行摘取,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发散学生思维进行理解。将单一的知识连接成线,将线连接成网,再构建成议论文知识的体系,让学生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章[4]。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十分灵活,教师要深知其优势,巧妙地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日常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陈亚萍.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13.
[2]张彩红.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76+85.
[3]胡轶文.“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44-46.
[4]刘文亚.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