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禹学兵
[导读] 高中语文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科目,
        摘要:高中语文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科目,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将书法美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利于传承书法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文章先分析书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再从阅读教学、写作、课外教学入手,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书法美育的融入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书法美育;渗透对策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传统艺术,历经数千年的衍变和沉淀,成为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学问和技能,由于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写水平越来越弱,书法艺术也日渐衰微。见字如人,字是一个人的脸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和文化,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受到熏陶。
        一、书法文化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首先,书法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进行语文试卷批改时,卷面书写被列为成绩评价的一项标准。特别在高考中,试卷评阅由电脑进行,如果学生的字写的非常难看,将导致电脑无法辨别,进而被判定为错误答案。其次,书法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进行书法训练时,能实现内心平静,能提高文化品位。特别是面对高考压力,学生具备内心平和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书法在书写过程中能给学生传递一种与生活、自然融合的灵气,能使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文化气息和魅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再次,书法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书法作品或飘逸或典雅,在练习时能使学生感受语文意义,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欲望,进而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书法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1.书法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和形式,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培养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首先,利用板书创造情境。好的板书能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简明扼要地展示,能通过教学程序的罗列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也能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板书是教师向学生渗透书法文化的重要路径,教师的书写能力及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能力及水平,因为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字进行书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用板书进行展示的内容,就尽量不用多媒体替代。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通过漂亮规范的书写,为学生营造书法艺术学习的氛围,能传承书法文化。其次,利用书法家的作品或事迹营造情境。书法与文学关系密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书法家的作品或事迹为学生营造书法文化传播的情境。如在教学《沁园春· 长沙》时,教师可以用毛泽东的其他书法作品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毛泽东的书法作品能与作品内容融合一致,能将作品中浪漫、雄伟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在教学《沁园春· 长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沁园春· 长沙》书法,之后交流对书法的感受,在感受交流时学生要尽量用书法专门评语进行评价,如意境、线条等,以帮助学生感受毛泽东书法的豪迈、 激昂和气势磅礴。在学习《沁园春· 长沙》内容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在朗读中,在体验书法作品的同时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豪迈。


        在信息普及和开放的时代,学生在以通过网络查找到非常多诗文的书法作品。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诗文及书法作品,目的是让学生在临摹中提升鉴赏能力,在鉴赏中提升书法书写能力,在提高书法书写兴趣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2.书法文化在写作教学中的渗透
        书法作品丰富的线条是书法家对生活观察和练习的结果,从著名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古人说的“虫蚀木”“屋漏痕”“锥划沙”等书法点画写法。很多著名书法作品都是书法家在自然中反复思考,并从自然界万物的发展现象中形成的感悟创造出来的。学生的作文写作也离不开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感受美,之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作文的创造过程。在艺术层面,书法写作与作文写作是相通的,在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用书法作品作为素材,让学生先观察,再感悟,最后在情感升华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书法艺术的映衬、 呼应、 虚实、 变化、 对比、 夸张等都能在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书法也是变化的,如王羲之 《兰亭集序》 中的 “之”字各不相同。在作文写作中,教师用典范的书法作品对学生进行引导,能使学生的作文创作更生动、更有血肉。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通过书法作品的临摹和借鉴,能在领悟中不断提高能力,进而提升写作水平。
        3.书法文化在课外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外,书法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可以一同延伸到课外。课外活动的板报设计、走廊字画设计、书法比赛等,都是书法文化渗透的路径。教师在批改学生课后作业时,可以以书法书写的角度要求学生,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懒惰的情绪,并通过书法比赛的举办、优秀作业展的举办等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提供展示平台,以激发学生的书写热情。
        总之,新课标对语文的审美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书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备独特的审美内涵,鲁迅曾评价书法艺术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将书法美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外教学进行渗透,利于培养学生对书法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具备书法文化内涵,进而发展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谷莉莉,张振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纳入书法教育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0,(19):157-158.
[2]茹意.开展课外书法实践活动,丰富高中语文教学[J].语文课内外,2020,(15):42.
[3]张薇.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书法艺术教育的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37):315.
[4]张振龙.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书法教学的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9,(18):75-76.
[5]丁银玲.浅谈书法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6):27,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