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难度要增加很多,要想保证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做到全面掌握,相关教师就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积极的更新,不仅仅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教学重点,而是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自主加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也会从几个方面去论述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提出完善可行的教学建议,以便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质疑能力;教学培养;分析研究
基于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基于此,相关教师在制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就要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给予相应的重视,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乐于质疑问难、善于质疑问难、想质疑问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为其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勇于质疑问难
通常,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会对新接触的知识内容产生一定的疑问。但是基于心中的顾虑,很少有学生将心中的疑问直接表达出来。久而久之,随着心中疑虑的不断增多以及数学知识难度的不断增加,一些基础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就会缺乏信心,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基于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相关数学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便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质疑意识,打消自身的顾虑,大胆将心中的观点和疑问表述出来。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并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在感受教师人文情怀的基础上更好的树立学习的决心和信心,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例如,在复习“邻补角”这一概念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命题让学生提出质疑。“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大部分同学觉得该命题的说法正确,但是其中几名同学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个命题属于假命题,当两条直线为平行线时,同旁内角也是互补关系,但两个角却不是邻补角。而相邻的两个角互补是邻补角,这句话是对的。最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有一条公共边,且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才是邻补角。”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不仅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提升,而且其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变得更加透彻、明了。
2 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质疑问难
质疑是学生积极思考的最佳体现,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拥有较强的质疑能力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基于此,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质疑问难,相关教师就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质疑间难的意识,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正数与负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先向学生提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我们班共有54名学生,其中男生21人,女生23人,男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还要继续提问“在这个问题中共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原来学过的知识将这些数进行分类?”很快,学生就会针对教师的提问给予很好的解答。
“以前学过的数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这几种形式”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看书,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意义,并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为什么要出现前面带有“-”的新数?它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这些新数呢?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课堂气氛不仅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得到很好的提升,而且学生在探讨过程中,还会不断开发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出更多的质疑,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还能促进其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建立良好的数学自信。
3 正确引导让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其全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前提条件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质疑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善于质疑问难。而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重构知识结构,让学生针对其中的数学知识点有时间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质疑,不要急于给出最后结论。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复习“数据分析”这一章节内容时,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EXCEL排序、筛选、分类等功能,教师应先利用多媒体导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个国家的金牌获得情况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思考哪个国家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学生就会说“排序”,这时教师就可一步步引导学生怎么才能用排序方法给出正确的答案,一方面要针对屏幕上显示的数据提问“按照哪个字段进行排序?什么叫排序?怎么操作?”在学生演示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旁站指导作用,针对其中存在的重难点予以正确及时的指导,以便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例如,要想知道欧洲国家中哪个国家获得金牌最多,用排序方法还能解决吗?一些学生认为可以,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不可以,教师就可将这些学生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并要求各组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来证明自身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样学生的 学习兴趣就会被大大激发出来,进而在操作过程中知道仅仅采用排序法是不够的,还要利用筛选法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教学,学生既充分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对EXCEL功能的应用加深了印象,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鼓励猜想让学生主动想质疑问难
猜想是质疑的基础,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关键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便为其更好的实施数学猜想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猜想方法,即利用 已知条件去联想与之相似的事物,并通过比较分析对自身的猜想进行验证。与此同时,还要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猜想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和猜想。例如,在教学“矩形”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何用几何画板将平 行四边形转变成矩形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演示猜想矩形的定义。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会猜想矩形定义具备以下特征:1.只有一个角是直角 2.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相等。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建议,并邀请几名学生针对不同的猜 想大胆质疑,提出验证方法。最终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的方法很快验证了上述猜想,从而得出结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其具有以下性质1.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2.矩形对角线相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近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给予相应的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而且还要积极鼓励学生针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猜想,正确引导其形成质疑意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进而让其在不断探索求知过程中真正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韩生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 青海教育, 2018.(03)39-40.
[2]张战成.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2019.(0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