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数学作业之材 铺学生乐学之路 ——浅谈《先学.共学.辩学.帮学“四环”》课堂学教模式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李华娟
[导读] 本文基于本人主持市级课题《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本人主持市级课题《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该课题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先学.共学.辩学.帮学“四环”》课堂学教模式实践研究,以学习共同体“学教”方式引领的“四环”学教模式实施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好,达成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如何,反馈形式就是学生的作业。枯燥,形式单一的重复作业无法满足“四环”学教模式下的教学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需求,更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人在“四环”学教模式课堂教学中对作业设计做了深入的尝试与研究,借助多元化的作业方式对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改革,改变原有的作业观,利用丰富多元展示形式,展现出作业的全新形态,学生在先学,共学,辩学,帮学“四环”学教中能处于积极主动乐学状态。
        【关键词】 爱上数学  乐于实践  敢于创新  勇于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本人以《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实践研究,开展学习共同体“学教”方式引领的《先学.共学.辩学.帮学“四环”》课堂学教模式实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好,达成了高效课堂。为了满足“四环”学教模式下的教学的要求,满足学生主动爱学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乐学路上越走越远。本人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以“撷数学作业之材,铺学生乐学之路”为宗旨,立足于“四环”学教模式下的教学所需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新颖性、趣味性、开放性等的数学作业,利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把作业展示给学生,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下面浅谈本人在《先学.共学.辩学.帮学“四环”》课堂学教模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做法。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爱上数学
        教师不管在课堂教学设计还是课后的作业设计,都要坚持以学生个体为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感知,设计一些有童趣味的游戏作业,让学生从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来源与用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数学而学习数学,成为一个乐学者。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这一课时,让学生用手脚摆动作,看看在做动作过程中会不会出现角;观察教室中哪里都有角,分别是什么角;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发不同根数的小棒,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用所发的小棒摆出不同的图形,并数出所摆的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完成作业,把枯燥的数学学习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爱上数学而成为乐学者。
        二、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乐于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而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尝试着去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求知者和实践者。例如学习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我设计课后作业:收集生活中类似于茶叶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如果将长方体或正方体四周贴一圈商标纸,需要多大面积的商标纸(接口处不计)?要求学生先测量出相关数据后再计算出商标纸的面积。
        在完成这种实践性生活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渐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让学生美美享受
        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数学的权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出生的家庭环境不同、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后天教育也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素养就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而设计不同的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作业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完成作业后那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发自心底的喜悦。设计的作业可以:必做题、提高题、选做题等三类。
        例如:在《圆面积计算》教学第一课时后,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一个圆的直径是是1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B.一个圆的周长是50.24cm,它的面积是多少?
        C.两根铁丝都是50.24cm,分别把它围成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你觉得围成的圆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
        在作业设计时我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创设平台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情景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四、设计挑战性作业,让学生勇于探索
        传统的教师总认为学生做题目做得越多越好,就会记得越牢,知识掌握越好,所以老师置作业时总是本着面面俱到让学生多练,然而效果总是不尽人愿。在作业设计时,我根据所授的教材内容以及所教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数学认知水平,设计一些让能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的挑战性作业,让学生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去探索学习,使学生在探索数学活动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逐渐成为敢于挑战,善于解决问题的探索者。
        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前,我设计的作业是:请你观察把圆沿直径对着后会怎么样?有什么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对着后也有这样的特征?设计类似的观察性作业,可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去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和本质性。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敢于创新
        开放性作业是指没有固定的答案,也就是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解法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作业最大的优点就是可激发学生去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常恰当的、巧妙的、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
        例如:有一块半径为8m的圆形的空地,现在要进行绿化,使绿化的面积是空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你是如何设计的?
        这道题的花坛面积是固定,但设计形式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自主设计。这种现实与挑战巧妙结合的开放性作业,激励学生好学上进,激发了学生勇于创新的胆识,让学生体验创新,成为一个学习上的创新者。
        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引,以“撷数学作业之材,铺学生乐学之路”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素养的知识内容,认真挖掘课本教材和生活教材,在作业设计时能考虑周全,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设计出最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作业素材,延伸作业的“长度”,拓宽作业的“宽度”与“厚度”,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与创造,让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展示自我、放飞潜能,真正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探讨新课改与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李秀红
 [3]《如何让学生愉悦地学习》 作者:韩瑞鹏
 [4]《探寻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作者:朱建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