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王泳霞
[导读] 文章分析了数学史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
        摘要:文章分析了数学史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价值观、增强信心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重要性,并且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将小学数学史融入课堂的具体措施,通过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把数学史融入到课堂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数学要了解数学家的生平历史,有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增强好奇心。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运用这些数学史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知识体系。
        关键字:数学史;小学数学;重要性
        能够将数学文化的历史背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责。数学史它重在研究数学学科发展及规律,顾名思义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和公式,还包括了各种历史文化。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当注重以故事性、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给他们不理解的知识,这样既符合小学生当前的思维方式,又可以借助他们的好奇心来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中数学史的重要性分析
        教师在上课前通过分析和挖掘与上课内容有关的数学故事,在加深了解之后,可以声情并茂的进行演讲,首先在课堂的前一部分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无疑是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点燃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很多知识都是一些伟人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得出来的成果,有的甚至是一生的时间,真的难以想象他们当时的处境。学生应该对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物有大概的了解,知道这些知识的来之不易,这样能激励、鼓舞学生学习的斗志,并且对这些人产生敬佩,学习时会以一种敬畏的心态对待每一节课的知识。
        学习数学史会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发展历程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的。欧拉、阿基米德等这些伟人,即使身体有缺陷,也要坚持研究,为后人留下一个完美的公式、一条完整的定理,真正的阐释了身残志坚。而现在有的同学会产生有些计算太麻烦,就不愿意算这样懒惰的心理,同前人比较,我们的努力算不上什么,学习了他们的故事,让那些在难题面前望而却步的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形成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坚韧意志,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然而将数学史融入到教学中是一个比较繁琐的程序,要摆脱单一的方式,就要采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一个不断寻找教学手段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提升自己的方式。由于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教师也有了更高的教学素养,这样就推动了高效课堂的实现。
        二、如何将小学数学史融入教学当中
        (一)以师生互动或者同学之间互动引入数学史
        教师以留家庭作业的方式抛给学生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了解和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和讨论。比如,“frangere”是分数这个概念的最原始的表达,后来怎么变成了“破碎数”?据了解,古埃及计算起来比较麻烦的是分数的计算,那么他们是以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呢?教师引导学生以这种互相提问的方式来接触数学史,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以活跃的课堂氛围探究学习数学史。


        (二)通过指导学生解决有趣的难题来熟悉数学史
        在日常的学习中会遇到一些有意思的数学题目,教师有选择性的布置给学生几个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并解决,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爱梦幻西游我爱梦幻西游我爱梦幻西游······”请问这段文字中第3547个字是什么;还有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北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编号为几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小行星”等等这些类似的题目。
        (三)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融入与之对应的数学史
        相比较数学来说,数学史更加的有趣,内容更加的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选择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数学史进行搭配教学。
        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国家就有十进位制计数,比如丈、尺、寸、分等等,这些都来自于九章算术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的进步,进行计算的仪器也越来越精确,就要求有能进行计算的方法,随后就衍生出了小数。在教学中这段数学史就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那节课,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含义,从而对知识点的记忆比较深刻,也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史就在身边。
        三、案例实践
        在学习加减乘除运算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先查阅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简单了解之后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教师提问有谁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哪国人民发明的,为什么要叫它阿拉伯数字等问题,学生:阿拉伯数字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是印度人发明的,因为是先传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叫它“阿拉伯数字”,其实应该列为印度语言。教师再提问:那到底是名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谁能给我讲讲他的故事呢?学生回答: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一位叫巴格达的科学家在公元三世纪发明的,当时所能计算的数目最多到3,因为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就要用到后面的数字。用到4这个数字时,就要用已知的1、2、3作为媒介,比如,4就是2加2得到的,5就是2加2加1得到的等这种方式来计算,慢慢发展到后来,人们才知道用一只手代表5,用两只手代表10。学生回答完之后,正确的一定要给与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学习上感觉到有收获的喜悦。
        让学生参与进来,并进行互动。查阅过资料后,学生对这些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回答问题会很积极,这首先就营造出了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且有了这些知识为基础,学生学习加减乘除的时候不会感觉到陌生,并且对学习新知识有了自主想学习的的热情,这对教师讲解后面的课程又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有了课前预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老师严谨的教学素养,学生听课的效率也会不断提高,大大地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开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学方法和内容比较单一,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能忘记告诉学生数学的来源与发展过程,这是一种文化涵养,学生只有了解和熟悉更多关于数学的知识,才有可能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数学史融入到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更多、更丰富文化内容的呈现,才能真正的使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得到提升,从而以学科教育完善和实现学生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深挖数学史 感受文化味[J].傅泽华.小学教学参考.2020(08)
[2]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吴永成.江西教育.2020(12)
[3]运用“数学史”,润泽数学课堂教学[J].李莉.数学教学通讯.2018(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