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吕翠娥
[导读]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生差异的关注日益
        摘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生差异的关注日益增强,尤其在小学进入中高年级学段之后,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出现了部分学困生。对于教师而言,应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全体学生,既要让优秀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也要逐步转化学困生,推动他们进步成长。本文即以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的学困生为研究对象,探求促进他们有效转化的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
        数学学科在小学阶段的难度呈递增态,但是进入四年级后,难度的提升更明显,部分学生就容易表现出厌学或者学习困难的状态,进而逐步拉大差距,成为班级中的学困生。对此,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策略,以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走出学困境地。
        一、四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学生个体因素
        虽然四年级的数学增加了难度,但是课程的设置基本符合所有学生年龄段内的认知水平,因此学困生的出现必然与学生个体有着直接的联系。首先,最关键的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在难度提升之后,如果学生不能加以认真努力,很可能就会出现差距;其次,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也是影响其学习表现的重要因素,诸如预习、做笔记、课下交流提问等,都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行为。
        (二)学校教师因素
        除了学生之外,学校与教师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学校的教学宗旨与重心关注会影响教师的教学风格,如果学校过于重视优秀学生的成绩,教师就会一定程度上忽视后进生的表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也与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落后,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也会导致学生成绩逐步落后。
        (三)家庭环境因素
        除了学校之外,家庭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但是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重要影响。第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认为学习的责任在教师,导致忽视了孩子学习的习惯与态度培养;第二,另一部分家长则过于严格要求,为孩子报取众多补习班,巨大压力下学生产生了厌学思想,进而也进入后进生的行列。
        二、四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以爱为名,以趣为引
        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他们的行为主要受到兴趣的驱使,因此要想推进学困生的转化,首先就要走进学生内心,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进而构建针对性的趣味课程。所以第一步,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更平等的信任关系,这需要教师保持尊重与爱意,一方面要呼吁和引导全班学生不能以成绩论英雄,在班级中建立起良好的风气,让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与学习。另一方面则要主动接触学生,发现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并积极帮助和扶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第二步,教师则要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进一步优化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笔者就对班级中的学困生展开调研,发现他们虽然数学成绩表现一般,但是在绘画、体育、游戏或者其它方面有着突出表现,因此通过组织其它内容与数学融合的活动,他们的表现反而十分突出。例如在学习“密铺”这一内容时,笔者就组织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密铺图形,而擅长绘画的学困生反而得到了全体学生的赞扬,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为他们建立了数学兴趣,这是促进他们转化的第一要素。


        (二)分层教育,目标分立
        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授课,为保证公平公正,既要保证教学内容能够让后进生学会并掌握,还要保障优秀生在学习中获得新知,拓展视野,因此教师就必须要通过分层教学的手段,在推进学困生转化的同时,兼顾其他学生的发展。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本表现与成绩设置层次,一般可以分为基础层、发展层与优秀层,学困生即属于基础层。其次,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尤其对于基础层学生而言,目标要合理而可行,让学困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进而拥有更强烈的动力。然后,在课上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基础层选择教学方法,并且在设置问题、开展练习、布置作业时,也要进行分层,让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分别以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则要组织异质分组,让三个层次的学生共建一组,以促进优秀学生对后进学生的帮助与引导。最后,在考核评价时,教师也要以不同的侧重方向基于评价。对于学困生,教师不能单纯以成绩评判,而是要以学生成绩的进步幅度为基础,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小组内的表现、课上回答问题或提出质疑的频率等,对他们给予客观的评价,并且附加鼓励的言语,以此推动学生的成长。
        (三)家校合作,教育合力
        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之外,还可以开发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第一,教师要加强沟通。笔者专门组建了学生家长群与新媒体账号,通过群组可以实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短期状态,在家校双方寻找导致学生出现状况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对策;而通过新媒体,笔者则向家长们推送了大量家庭教育的科学理论与基本方法,引导家长学会管理和教育孩子,形成教育合力。第二,教师要组织活动,促进亲子关系。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笔者就组织了“亲子问答”竞赛活动,让家长陪伴孩子答题,一方面可以让家长近距离接触孩子学习的过程,一方面则可以增强学生的表现欲与竞争感,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推进学困生的高效转化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则要坚持以爱为名,以趣为引,通过分层教育的手段以及家校合作的途径,共同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
        参考文献:
        [1]刘素萍.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4):37-38.
        [2]王必银.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4):177.
        [3]洪毅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