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的探微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关诗梅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期,班主任必须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对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期,班主任必须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引导学生健康、阳光成长,为孩子打下基础。实际上班级管理是一门工作,它更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若能够有效的运用班级管理艺术,从环境管理艺术、制度管理艺术、学生自主管理、家庭参与管理、趣味教育活动五个方面入手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达到班级管理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 艺术
        《学喻》诗文中这样说到:“欲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求水流远,源泉需博深。若无底石坚,安得山高峻?向使基础博,何来塔千层?”。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孩子更是未来辉煌的决定者。因此我国教育必须注重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要让每一位孩子从品格到才智、从行为到作风上都满足未来接班人的要求,才能够保障祖国的辉煌。
        小学阶段是培育孩子的关键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在其中有着重要教育作用。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为孩子开辟阳光成长的坦途,能够促进学生深层次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运用班级管理艺术,建立有效班级,实现育人管理。
        一、巧用环境管理艺术,利用班级环境,无声熏陶
        环境具有隐形教育作用,是无声管理的重要方法。一个班级的班级环境将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也将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成效。若一个班级是不整齐的、杂乱的,那么进到这个班级学生、老师的心情都会是焦躁的、抵触的;若一个班级明亮的、干净的,那么进到这个班级学生、老师的心情便是和谐的、温柔的。因此班主任必须认识到环境在开展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利用环境管理艺术,对学生进行无声熏陶[1]。
        环境管理主要表现在精神环境以及物质环境两个层面。精神环境方面班主任要运用语言艺术、爱的艺术来感化学生,让学生一进入到班级中就仿佛进入到了家庭之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同学的陪伴。如班主任要每天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天气变化了提醒学生多加衣;早上上课提醒学生喝温水···润物细无声的爱侵入学生的心灵,自然能够让学生在精神层面亲近班主任;物质环境方面班主任要利用班级的装饰、卫生等环境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式”管理。一方面班主任要协同学生一起保持班级环境的干净、整洁,这样能够让孩子自觉地保护环境、爱护卫生;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张贴名言警句、创设班级读书角等多种方式为班级体注入书香、温馨的色彩,让学生一进入班级能够获得心灵的润泽,从而从环境角度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2]。
        二、巧用制度管理艺术,利用规章制度,有效约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行为发展的关键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为了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就必须运用班级内部的规章制度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有效的管理。
        真正的制度管理艺术在于有制度、有约束,同时具有人情味。这样的制度才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才能够有关教育管理作用。且“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更是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言行举止,违背了班级的规章制度。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不要严厉的惩罚、直接的批评,而应当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引导认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促使学生遵守制度,改变自我。
        为了发挥制度管理的积极作用。班主任要和学生一同进行班级制度、规则的建立,将原来的校规校训变得“接地气儿”,这样学生才能够认同并且遵守班级中的规章制度。班级制度对学生的约束作用才更有效,才更到位。
        三、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建立学生干部,自育自管
        很多班主任总是说班级管理十分困难,“呕心沥血”却得不到很好的成效。实际上是因为班主任没有参透班级管理这门艺术,没有认识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处于初步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律意识,且适当的权力下放恰好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能够组建一个强大的学生干部群体,支撑、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更顺利[3]。
        班主任要建立学生干部,遵从民主选举、民主投票的方式选择出来各种各样的班干部,如班长、学习委员、记录表委员等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且为了真正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班主任也要给学生管理的机会和空间。当学生干部遇到问题时要让学生干部们自己思考解决对策,而不是像班主任抱怨。这样班级管理才会在学生加入之下顺利开展,学生才能够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四、推进家庭参与管理,丰富管理主体,家校联动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这种重要的影响。很多家长会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将学生送到了学校,就不关自己的事情了,什么都是班主任和老师的工作,实则不然[4]。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分别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少了家长参与的教育工作,势必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育工作。
        因此班主任必须发挥自身的桥梁沟通作用,和家长之间达成密切的沟通配合关系,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实现家校联动,丰富班级管理的主体。
        首先班主任应当将班级的各项工作、各项活动进行公开化。最有效的公开方式便是班主任可以建立一个公开网络平台,家长可以通过登录客户端的方式进行平台的资料查询。平台上上传班级日志、学生职责、学生点滴、班级工作等。将所有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透明化,这样能够让家长认识到班主任究竟付出了什么,还在学校中的成长和变化,从而在心理上寻求家长的认可,为引导家长参与做好准备;
        其次班主任应当利用多种沟通交流工具,包括线下的家长会、家访,线上的微信、讯飞等,和家长进行密切的交流。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深化家长的教育认识,让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做班主任是是班级管理的一大助力。
        五、开展趣味教育活动,变化管理形式,深化效果
        多姿多彩,趣味横生的班级活动能够给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学习、自我展示、自我丰富的舞台。同样不同形式班级活动更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班级管理的目的。
        当然,为了发挥活动的作用,班主任也应当注意教育主题的创设。
        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保护卫生、珍惜资源的意识,让学生自觉成为班级环境的守护者、社会环境的保卫者。班主任就可以在植树节,带领班级学生们一起参与到户外进行植树活动。学生们分小组进行植树,有的挖土、有的浇水···一幅幅画面汇聚成了最有效的班级管理形式。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以最直接的体验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卫生意识、欢迎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远远比教师说教来的更直接。
        再如面对互联网对学生的侵袭。班主任可以开展“网络是把双刃剑”的辩论赛,在辩论赛中有的学生们从积极的角度分享网络的积极作用,而有的学生则从消极的角度分享网络的负面影响。再这样的班级活动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正确的认识网络,彼此还能够在辩论的过程中找到正确使用网络的方式方法。能够以这样的辩论赛形式达到有效班级教育管理的目的,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充满艺术气息、艺术价值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参透班级管理者们艺术,从多方面入手变化旧式管理模式,实现班级管理创新发展,在有效管理中为学生照亮未来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董桂玲.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J].学周刊,2018(30):163-164.
[2]王综美.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J].南北桥,2019(01):196-196.
[3]梁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探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11):211-211.
[4]王彩云.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J].中华少年,2019(28):179-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