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种涛
[导读] 基于新课改要求,要想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摘要:基于新课改要求,要想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相关教师就要秉着有效学习理念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不仅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及动手探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求职欲望。本文也会以有效学习理念为基础,提出一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建议和措施,以便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有效学习理念;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建议措施
        有效学习理念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学习能力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相关教师就要结合新课改要求,积极将该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并掌握其中的教学要点和教学要求,这样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满足初中生的全面化发展需求。
1 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效性学习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相关教师就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予相应的重视,加强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以便在增进师生感情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能够自觉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初中数学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积极的转变,摒弃传统一站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按照双边互动的原则,采取情境创设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逆向思维和质疑意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内在素养。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 ”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意义和性质,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以便让学生在适宜的学习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感,将内在的学习效能最大化发挥出来。即教师可利用PPT软件向学生展示几组图片,如:同版人民币、同版邮票和同版窗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看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两种一模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互相重合。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接着引导学生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将纸板重叠固定,用剪刀将三角形剪下来,这样就会获得两个三角形。这时,教师可以提出新的问题“获得的两个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学生观察后就会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有所了解,进而得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交流互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不仅会被大大激发出来,而且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2 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探究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素质逐步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在接触新知识以及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知欲望。而探究能力是有效性学习理念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一,基于此,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就要将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作为首要教学目标,不仅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具有探究意义的教学情境,而且还要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究分析能力的学习活动,如:新知内涵探究活动、解题策略活动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满足学生对于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探知欲望,相关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提出一个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下面的图像反映的是小红从家到学校,又从学校到超市,最后再从超市回家的过程,其中,可用 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家的距离”。随后教师根据图像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教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1.小红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在路上小红共用了多少时间?2.小红在学校的时间是多少?学校到超市的距离是多远?3.小红在超市呆了多长时间?4.超市离小红家有多远?小红从超市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针对这些问题,各组同学都表现出积极的探索兴趣,并在快速分析后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运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内容进行解答。而教师在听取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后还要要求学生展示出整个解题过程,并对各组学生所展示的结果进行综合点评。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着更深的了解,而且自身的探究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进而真正达到了有效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3 让学生在解题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相关教师在采用有效性学习理念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尽量通过向学生传授解题思想策略和解题技能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遵循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其布置不同阶层的作业习题,尽可能确保作业布置的针对性 、层次性和选择性。另外,教师还要提前对所布置的作业习题 、资料 、试卷等进行大致了解,以便可以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选择、合理的分层布置作业,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知识面,让其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作业习题,进而在减轻学生写作业负担的基础上,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一定要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剖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若是普遍现象,应总结经验,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调整和优化;反之,若是个别现象,则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措施进行纠正和指导,以便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并通过不断的努力加以改正。
4 让学生在课下练习中更好的巩固课堂知识
        要想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教师就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优化和调整,充分科学的利用学生的课下时间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课堂知识,进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满足初中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因为课堂讲解的时间和空间十分有限,教师无法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全部有效传授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给学生吸收和消化数学知识带来一定的阻碍。所以,要想改善现状,就要尽可能将课堂练习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造更宽泛的学习空间。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课下练习内容,尽可能选择四色问题、七桥问题等作为课下练习的重点,因为这些数学问题虽然比较基础,但是却包含着复杂的数学理论,学生在课下练习时,不仅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在巩固平面几何图形及立体几何图形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通过动手操作来更好的认识图形,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突出教师课堂指导的有效性。
结束语:
        数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内容,学生要想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关键任务就是要确保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基于此,相关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就要以有效性学习理念为基础进行开展,既要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探究分析能力。与此同时,还要促使学生在解题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在课下练习中更好的巩固课堂知识,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尚风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 祖国, 2019(10)88-89
[2]王海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J]. 中华少年.科学家, 2019(07)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