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所接触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都十分抽象难懂,在加上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对于抽象的知识难以接受,因此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就需要一些直观学具的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具的使用是非常常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本文试以学具为研究对象,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探求如何让教具学具在课堂中的使用更加灵活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具 有效运用
一、缘起
学具的使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低段,学具的使用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使用十分常见,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问题一:点缀课堂 ——“形同虚设”
学具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辅助工具,而学具的使用是需要教师于课前提前做好准备,设计好学具使用的教学环节。学具的使用一般都以活动的的形式展开,因此会占据课堂的一些时间。由于受到教师观念的影响,课堂40分钟时间的限制,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很多教师只重视教材每课时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纪律的管理,对学具的操作活动经常是忽略不做,或是通过其他方式简化操作过程。让这些活动形同虚设,失去原本的意义。
(二)问题二:闹而不实——“走马观花”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导致在使用学具的操过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还没有给出操作指令就开始偷偷的玩起了学具,又或者在操作过程中自顾自乱摆,完全不理会操作的要求和目的。这虽然使得整个课堂氛围很热烈,但是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多半是教师和学生对学具的操作活动使用的不恰当。学生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教师没有适当的管理手段以及活动的辅助方式,如果没有教师的辅助,数学学具的使用是无法顺利进行的。
二、实践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了学具的运用。在运用学具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了一些有效运用学具的方法。
(一)重新审视,把握目标
1.明确使用学具教学的作用
学具教具的运用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具的使用在课堂上往往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从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够脱离实际生活,学具正如交流的桥梁,能够引导学生将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教学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运用学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2.把握学具运用的时机与目标
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学具的帮助,使用教具不能“堂堂操作、题题操作”,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也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要把握好学具使用的时机。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首先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提前预设操作的时机与策略,确定操作的步骤与规则,设计操作时学生要观察思考的问题;其次,课堂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操作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二)结合实际,提出策略
1.时间的选择
小学教学过程中,学具操作是吸引和集中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式,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具操作的时间必须安排合理。过早的安排学具操作,会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扰乱学习计划,学习效率降低;过晚的安排操作又会使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难以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学具操作的时间也要把控好,过短达不到效果,过长则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学具操作的时间应控制在8-15分钟之间。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学具操作的时间。
2.使用与讲解相结合
由于小学低段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理解能力较差,当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学具操作时一定要与教师的讲解指导相结合。操作与讲解应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动手操作学具之前,如果是第一次碰到的新学具,教师应当进行相应的介绍以及使用师范。在具体操作之前,教师也要给出明确的操作要求和目标。操作过程中应当进行巡视,对于操作出现问题的学生给与指导。操作结束后,应当对于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对于操作的结果进行交流。也可利用现在教育技术,在操作学具的时候边操作边讲解,把课堂的知识要点与学具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3.把握学具数量与操作次数
由于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未发展,因此学具的运用在小学低段课堂上十分常见。但教师要考虑到是否每一堂课都需要借助学具,脱离学具学生是否真的不能自己理解。数学学习在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上都是有所联系的,所以在教学相同类型的知识点时,可以恰当的选择学具的使用。例如一年级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通常会运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学习了9加几、8加几之后,学生对于如何进位加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材在之后学习7加几、6加几等同类型的进位加法时就可以取消学具的操作。要注意的是相同的学具如果每节课都使用,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无趣,达不到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会让学生依赖学具,从而不能达到知识的迁移。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学具的操作的次数应逐渐减少。我们还须注意同一知识模块的学具操作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儿童的注意。应尽可能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自主探究新知识。
三、结语
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有效地使用它们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加深理解,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该灵活的运用学具,以此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洪龙.教具的正确运用[J].农机安全监理.2010(2)
[2]陈素琴.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使用教具与学具[J].教研新干线.2010(9)
[3]付杰.浅谈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J].学科教学探索.2010(7)
[4]赵胜男.论小学生教具学具的使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