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学生自主预习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张惠灵
[导读] 教师虽然都知道学生预习后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摘要:教师虽然都知道学生预习后教学的效果会更好,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把控,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但是小学生的自控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比较差,所以预习的效果很难得到保障,这样就会导致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都是在做无用功。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进行培养,保证学生预习的效果,提升学生的预习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预习 有效性
一、数学学科中学生自主预习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没有将重视自主预习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也能够意识到学生自主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实施时,却忽视了这个重要内容,这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形成课前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在新教育理念下,学生素质的提升已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自身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得到知识以及自身能力的共同提升。有些教师在落实课前预习时,会直接将预习的方向以及方法发给学生,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正确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预习,这种对学生过多引导的方式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不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针对性学习。
(二)学生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自己基础足够好,而且很聪明,教师教学的内容自己可以直接学会,所以就没必要进行课前预习。还有些学生并没有太强的数学基础,所以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并没有兴趣,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都很差,学生就更不愿意进行课前预习了。所以,学生这种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不愿意参与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影响学生自主预习的有效性,哪怕教师强制让学生自主预习,预习的效果也不理想。想要保证学生自主预习的效果,首先学生就应该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观念面对数学学科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二、新教育理念下学生数学有效自主预习的措施
(一)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有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才会更愿意参与其中,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自己教学的创新,给学生设计最优质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的学习。在新教育理念下,也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要求教师要学会教学的创新。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需要进行教学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趣味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预习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预习中,才能自主参与预习。例如,教师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让学生完成趣味性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知识的预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回到家后,询问父母,在父母的帮助下画出自己每天睡觉以及起床的时间。

在这样的预习任务布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完成预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好,教师让学生以画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学生也更愿意参与,有利于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数学课前自主预习中,提升预习的有效性,学生也会更喜欢数学学科的学习。
(二)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预习指导
        自主预习就是让小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在这样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培养和提升。在新教育理念下,也要求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成高效的预习后,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会得到提升,学生也能在课堂上完成有针对性的学习,所以教师应该保证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前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有更明确的预习方向。例如,教师在《厘米和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预习方向。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预习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带来一厘米长的木棍,量一量自己铅笔的长度。在学生完成这些预习任务时,学生就能够对本节课重点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印象,这样学生的预习也更有方向。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明确预习的方向,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让学生更高效完成课前自主预习。
(三)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学生在开始课前自主预习时并没有太强的预习目标,而且对于预习也提不起兴趣,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发现预习的乐趣,让学生愿意参与到预习中。在新教育理念下,也提出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预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例如,教师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前一天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并且第二天上课时给学生设计几道习题,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预习效果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表扬,利用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参与预习的积极性,在表扬和奖励中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参与到课前预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结:
        通过高效的课前自主预习,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提前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快速的学会相应的知识,还能让学生针对不懂的地方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提升学生自主预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美娟.新教育理念下提升小学数学学生自主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2019,16(31):172.
[2]甄伯坤.课前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有效性途径[J].散文百家(下),2017,(3):139. DOI:10.3969/j.issn.1003-6652.2017.03.138.
[3]赵兴华.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学生自主预习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9):17. DOI:10.3969/j.issn.1673-2162(c).2016.09.014.
[4]朱志刚.浅谈高中数学预习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6,(20):22. DOI:10.3969/j.issn.1674-9510.2016.20.012.
[5]邱德英.提高小学生数学预习有效性的思考[J].新教师,2015,(5):64-65. DOI:10.3969/j.issn.2095-3895.2015.05.0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