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想的课堂是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保障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在目前初中物理的课堂之中,往往“主客倒置”,教师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时间进行讲授、“灌输”知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非常少,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教师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通过调整教学方式来适应目前教育发展对学生与教师的新要求。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
引言: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学生并不仅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要使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并存,了解知识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真正得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初中物理课堂为立足点,简要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反思与探究。
一、目前初中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积极性不足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之中,通过自身参与进行主动地学习、探究往往效率最高,也能最有效地掌握、内化学习内容。而通过被动地听教师进行讲授,容易造成注意力的分散于转移,参与度不足从而使得效率变低。但是目前高中生物课堂之中,教师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对所学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制约,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原有知识结构各有不同,教师的讲授只能照顾到整体的进度,却没有办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不能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升所有学生的能力。
1.2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法、等多种方法。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运用最多的便是讲授法。讲授法虽能有效地传授系统的知识文化,但对于物理这门理论与实验并存的学科中并不完全适用。另外,在目前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多媒体的出现与广泛使用为教学提供了许多素材与方法。单一的讲授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2.1学案导学,提前预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前就对所学习的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精心编制的导学案就是教师的一个有效助手。通过课前对于导学案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在课前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集中注意力对不懂的知识进行研究,增强有意注意,提升学习效率。
2.2小组合作,提升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讨论任务与目标,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小组合作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能够培养其合作能力。
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根据自己的长处进行分工,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小组合作贯彻了新课标的要求,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学习知识。例如在“光的折射”这节内容中,教师可以设计三个演示实验:(1)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的实验;(2)光从空气射向水中的实验;(3)光从玻璃砖射向空气和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实验。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发实验器材,在学案与教材的指导之下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学生带着好奇心亲自动手操作,能够相互学习,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2.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与成人的心理并不相同,他们的绝大部分活动都受到兴趣与需要的支配。“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进行组织。学生之所以对物理缺乏兴趣,充满恐惧,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其自身的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如果仅仅按照课本内容进行一板一眼的教学,则会枯燥无味,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目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所呈现的方式是立体、多方面、生动有趣的。教师选取一些新奇的信息、画面时,中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紧跟老师的思路,不断去提问、探索、解决,从而促进创新思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4联系现实生活,创造情境
物理学并非是悬浮在空中的楼阁,而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物理知识。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搭起实际生活与物理知识的桥梁,联系生活中的经验来进行思考与分析来创设物理情境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时可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然后将火柴放到光斑处,过一会儿火柴就会燃烧起来,在学生的惊呼声中使其真实地体会到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情境越独特、越与课程紧密关联,课堂的效果就越好。
结语:在目前的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关系的不对等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教学效果较低,难以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满堂灌”的理念,着眼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如此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一位学生爱上物理。
参考文献:
[1]杨宗强,刘洪芝.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56-57.
[2]闫茂萍.合作理念,教学提高——合作学习理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才智,2017(35):204.
[3]赵兴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实验效果的思路探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4(20):22.
[4]季爱军.让创新之花在课堂中绽放——课堂教学中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探析[J].华夏教师,201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