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肖丽敏
[导读] 数学是基础学科,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数学是基础学科,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有着中要的教育作用。人教版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材在结合生活的同时,也更具知识性与逻辑性,作为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引导学生勇于创新。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
        学习的结果应是会创造,而不是模仿和抄袭。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倡导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方面的体现。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知识的浩海中勇于探索,寻找新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学科应带给学生的一种美妙体验,也是数学教师的重任。在素质教育时代,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打造快乐课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实验研究表明,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更容易以快乐积极的情绪投入学习,而快乐的情绪会促进学生思维的运转,刺激新问题、想法的产生。因此,打造快乐课堂,鼓励学生发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第一步。创新意识并不是先天遗传的高智商产物,而是通过学习,在锻炼中养成的,可以说每个学生都会形成自己的资本和能力。这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相对低年级来说,趣味性有所降低,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也没有积极提问的动力,从而渐渐失去了数学自信心,思考问题的能力也降低了。这样的课堂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实际情况,教师应及时调节课堂氛围,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造能让学生快乐学起来的课堂。在数学学习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是创新迈出的第一步。数学学习的核心就在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学习和研究,才会有解决,这是数学学习的开端。例如,在教学人教六年级《负数》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出示几组有对比性的天气温度5℃和—5℃、0℃和—10℃;—18℃和—8℃等,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有的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负号表示什么意义?”“为什么有的数字前面有负号,有的数字前面却没有正号?”这些问题都很有思考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发现负号表示的意义,进而引申到负数。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重视创新意识的激发
        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发现,会独立思考的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得更快,没有思考思维就会停滞,创新更是无从谈起。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部分知识储备,并且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中低年级来说,都有阶段性的提升,接下来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是解决的问题是简单还是难,只要是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而发现和找到解决方法的,就应得到正面鼓励和引导。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质疑和研究;对于学生提出的较为深入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尝试探索,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时机。

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教师从教授知识变成了引领、启发,完全符合新课标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鼓励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思考,独立找到答案,可能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相同,这正是创新意识的雏形。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出学生一个圆柱体,让学生试着计算它的面积。在学习新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很多学生会主动进行思考,将圆柱体拆解为圆形和长方形,计算它们的面积和。接着教师再出一道间接型题目,给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让学生试着求圆柱的侧面积。这是典型的举一反三能力的考验,对学生思考能力提升,和创新意识激发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手脑并用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是从形象思维慢慢发展至抽象思维,同时分析、判断、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也在初步形成。此时教师通过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促进学生双脑的同步发展,从而更好地完成思考过程,点燃智慧的火花,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教学关于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出图形,并进行观察和测量,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算式写出来,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并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只有先会学,才有创新意识的提升。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形的辅助,让数的感知性更强。在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情境,给出学生已知条件,让学生在逻辑思考和判断分析中,找到解题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逻辑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练习形式。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要注重层次分明,既要涉及到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也要注意尽量用发散、开放性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智力,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同一题目,全班学生的解题方式不可能完全相同,对于学生的积极交流成果,教师要尊重也要引导,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分享出来,这个过程对于分享者本身是一个深化与创新的过程,同时也会对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比如,有的时候,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突然会产生新的想法,进而进行思考、验证,发现新的解题思路。这就是创新意识的表现。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时代发展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数学课堂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新课标为指导理念,运用多种方式优化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丽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培养[J].华夏教师,2018,106(22):10.
        [2]王 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5):118.
        [3]陆小青.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54.
        [4]张韦韦.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才智,2020(15):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