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对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中运用的研究,首先,阐述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然后,分析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加强对用户思维的应用、加强对大数据思维的应用。最后,为使得互联网能够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得到更好应用,给出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个性化就业服务、创造多元化管理模式等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生活以及工作带来很多便利,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肩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为实现这一目的,要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通过该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等方面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相应调整措施。在这一过程中,要对互联网优势进行合理应用,实现学生未来更好发展。所以,本文将针对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中的运用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1、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在先进的互联中,包含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内容,可以为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提供更多学习资源与学习途径。而且互联网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特点与实时性特点,使得教学内容可以实现快速更新,为老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更多丰富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互联网具有一定交互功能,可以为老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提供良好平台,使得彼此之间的沟通,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论是教育工作还是管理工作,都可以随时进行。
1.2消极影响
互联网属于一种新型的媒介,可以营造出虚拟的社会环境,在不同资源以及信息的传播中,会存在许多消极的网络信息以及不健康的网络资源。学生如果长期受到不健康信息资源的影响,不仅会形成不健康心理,同时会逐渐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受到影响,制约学生管理工作的更好落实。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受到影响,老师的权威性受到威胁,导致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展开处于被动局面中。而且互联网信息不断变化,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较强吸引力。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自制力,沉迷于网络,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2、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1加强对用户思维的应用
用户思维主要是指将用户作为核心与关键,将用户需求作为主要目标,对于用户的反馈 能够给予更多关注,从而对自身产品或者服务等作出调整,使得用户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应用用户思维,要及时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对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要给予更多尊重[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与针对性更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中,要对学生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将学生需求作为教学出发点与落脚点。能够对学生的需求以及反馈意见进行认真评估,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作出调整与完善。将学生需求作为教学主要目标,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高质量教学服务,促使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掌握更多知识内容,树立正确思想意识。与此同时,老师要主动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困难与困惑,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在工作方式中,要尽量选择与学生相适应的方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给予充分尊重。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不断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学习主动性。
2.2加强对大数据思维的应用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中,要加强对大数据思维的应用,这样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基础。大数据思维能够将大数据作为一种信息资源,通过数据眼光的方式,对周围进行审视。因此,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对于大数据思维要进行合理应用。在此背景下,可以实现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应用,而且可以将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挖掘出来。而且在大数据思维的合理应用中,可以实现对学生个体性格的研究,对于互联网引起的工作对象变化,能够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做好相应分析工作。及时对学生学习状态、生活状况、兴趣爱好等进行了解,此外,可以明确行业发展趋势与就业趋势[2]。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对教学工作的创新与完善,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得到保障。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拥有健康心理状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学生未来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3、互联网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3.1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想要有序进行,要做好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在实际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在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中,对于教学内容要进行数字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相应内容进行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促使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被更好应用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3]。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各项信息的采集,使得管理人员以及老师等,能够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性格特点情况等有正确了解与认识。这样可以更好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完善,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及时对不同数据信息进行加工与优化,将其中具有价值的内容挖掘出来。例如,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对学生数据隐含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方式等相关内容进行挖掘,在此期间,要对存储技术、信息挖掘技术等进行合理应用。在对学生有一定了解与认识基础上,改善学生管理方式[4]。(3)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要做好个性化管理。对于在线学习资源以及数字资源等进行合理应用,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行管理,确保学生能够采用最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分析与了解,可以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然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
3.2提升个性化就业服务
在学生管理中,个性化就业服务其中的重点与关键,因为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使得学生在未来能够拥有更好的工作。基于此,要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方式,使得就业管理质量可以得到提升。在对就业管理质量的优化中,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这样可以实现对就业信息的及时更新。与此同时,要将校园网站的优势发挥出来,构建相应就业管理模块,对高校的个性化就业服务进行优化。促使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站中,获取到自身想要的就业信息,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结合学生的不同爱好与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此外,在互联网技术优势的发挥中,可以实现对学生整个就业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使得高校也可以参与到学生就业中,为学生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确保学生能够在工作中,将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发挥出来,得到企业方面的重用[5]。在对学生就业过程的监督中,如果发现学生存在问题,那么要及时与学生之间进行联系与沟通,促使学生能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有正确认识与了解。针对不足给出相应调整措施,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企业与自身的共同发展。
3.3创造多元化管理模式
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要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切不可局限于二级管理体系中。及时做好管理创新工作,将新媒体作为主要载体,实现管理体系的重构,促使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好落实,并且发挥自身价值。在创造多元化管理模式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合理应用新媒体,构建学生意见反馈渠道。这样可以对学生实际需求情况有正确了解与认识,在此基础上,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与完善。要将新媒体优势发挥出来。比如,可以通过构建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私信方式或者评论方式,针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自身意见与建议。对于学生提出的自身看法,学校方面要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总结与分析,为后续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合理应用新媒体,构建直管体系,直管体系主要是辅导员实现对学生的直接管理[6]。具体而言就是,辅导员可以创建班级微信群,在微信群中定期发送信息。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班级委员的转达时间,实现对学生的直接管理。(3)在实际学生管理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验收工作,比如,宿舍检查验收、出席活动验收。学生可以拍照片,将照片发送到班级群或者辅导员微信中,实现对学生的在线管理。该种方式尤其适合辅导员无法到场的情况,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辅导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对互联网有正确认识。明确互联网优势与特点,然后将其合理应用在管理以及教育工作中,提升管理水平与教育质量,实现学生未来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佳为.以学生权利为本位规范高校学生管理新思考[J].才智,2020(18):199.
[2]张衍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6):50-51+54.
[3]王亚琼.“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评《互联网+视域下的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9(10):2.
[4]冯智慧.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10):24-26.
[5]李海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化与路径创新研究[J].黑河学刊,2019(05):121-124.
[6]侯晓珊,戴琬莹,金志.“互联网+”媒介场域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基于网络社群和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9,21(04):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