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学校在班级管理方面更加重视,然而班级管理的重点在于班主任。班主任是在班级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是学生的榜样,除了在学习上引导学生之外还需要给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所以,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上要注重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本文就是对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高中阶段是学生最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在经历高考后学生就是社会上的一员,是迈向成年的重要一步。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高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但是德育的教育是学生在社会上能否立足的关键内容。班主任是班级的带头人,应该做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规划出一个好的方向,让学生在高中时期得到全面发展。
一、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管理观念落后
身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班主任,应该运用新的管理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管理,但在很多高中班主任的管理观念上还存在落后的问题,班主任应该遵循现在的教育改革理念来对班级进行管理。在传统管理的观念下“严师出高徒”就是最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到现在很多班主任也依旧采用这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压制,让学生在倍感压力的高中学习中还要处在条条框框的规定中学习生活。学生的逆反心理会因此更加明显而表现出反抗情绪,也就出现了老师们口中所谓的“坏学生”,在班主任眼里,不服从管理,不听从管教就是叛逆,就是错误的行为。这种管理观念限制了学生的自由,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挫伤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心态。
2.班主任管理方向错误
班主任对学生好坏的判断过于片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不会受到老师的认可和厚爱,而且在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坏的学生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会伤害到“坏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从心底厌恶班主任。在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的做法就是叫家长、写悔改书进行自我检讨,还有就是当着全体师生的面去严厉批评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完全不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班主任在日常对学生的教育中没有重视德育,所以学生在心理上没有一个正确面对批评的态度,而且当代学生的心理比以前的学生要成熟许多,德育观念没有及时进行教育会导致学生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对班主任的管理不服气,从而越来越叛逆,可见,班主任找准管理方向和正确客观评价学生是多么重要。
二、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班主任要及时更新教学管理观念——重视德育教育
新课标的要求就是要重视学生德育教育,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身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班主任,要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跟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时刻渗透德育教育。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要用一种和蔼可亲的面容去面对学生,在学生面前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放弃“严师出高徒”的教学理念。班主任是班级上的“大人物”,是对学生起到标杆作用的。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学习楷模,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身份上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要摆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思想模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自我约束[1]。这样一来,学生会在潜意识中以班主任为学习对象,对班主任进行模仿。班主任要先把自己融入学生中,无论学生是否都能够达到自己所要求的标准,都要平等对待对每一位学生,避免区别对待。学生信任老师,老师才能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2.班主任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
要想开展德育教育就需要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有一定的认识,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让高中的学生充分进入德育教育中心,班主任也会获得学生的好感与支持,顺利开展德育工作。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并不是两码事,班主任完全可以在文化课上渗透德育教育,还能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巩固文化知识。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感情思想,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多与学生沟通才能及时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调整。在学生犯错误时,要采用合适的语言和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要一味的采用批评的方式,教育效果不理想还会遭到学生的厌恶和排斥,得不偿失。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不要只说一些与成绩相关的事情,可多讲一些励志的故事,要让学生每次都能从班会中获得一点小进步[2]。还可以带学生去做公益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3.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
高中生处在一个心理生理都在成长的重要阶段,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开展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除了在校内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思想道德优良品质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家庭环境是否良好。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决定学生的想法和以后的发展,因此,德育教育的开展除了在学校实施外还要在家庭中实施,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提醒家长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家长的品行道德与学生是息息相关的,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现在信息技术发达,班主任可以建立微信群来通知各位家长,定期给家长群里发一些突出道德品质重要性的故事,让家长学以致用,在家庭中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家风,延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3]。
4.班主任要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重视心理
高中生的心理压力来自于学业和人际交往,每年都会有高中生迫于学习压力而发生意外,这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不理解和缺少关怀,这些都在无形中给学生施加压力,最后出现不好的念头。人际关系也是如此,高中生心中对爱情有一份懵懂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他们心里是美好的,但很多时候处理不好这种的感情,会让学生心理发生扭曲。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理来面对这种懵懂的感情,这都是需要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给学生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德育工作的开展,心理教育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班主任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特点、家庭情况、成长经历)来进行教育让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学生有来自不同方面压力时,都可以选择跟班主任诉说,班主任要做好倾听者,时刻为学生排忧解难。
5.班主任要带学生去社会实践实现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除了在学校、家庭中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外,还可以带学生去社会上,在实践中得到正确而实际的德育教育。身为班主任,要从实际生活中出发,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方式,在学生都喜欢的一种状态方式下去培养学生道德素质,顺利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去当地敬老院看望那些孤寡老人、去社会上做共公益活动,也可以去博物馆开阔视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并得到教育,去用实际的生活内容震撼学生的心灵,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都能让自己的道德品行提高。
三、结语
身为班主任,不同于任课老师,需要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德育。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上受到尊重和信任,才能成为奔涌直前的后浪。
参考文献:
[1]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J].韩传信,段多梅.教师教育研究.2015(02)
[2]高中班主任实施德育管理的主要途径[J].张浙西.教书育人.2018(22)
[3]立德树人修君子品行——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有效措施探究[J].徐峥.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