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美术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戴君琴
[导读] 美术教育中学生自主发展困难在于教师没有树立新课改的教育教
        【摘要】美术教育中学生自主发展困难在于教师没有树立新课改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改变固旧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导趣、导境、导控、导疑、导创五个方面尝试教师主导教学的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欲望,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过程审美化。
        【关键词】美术;教育导向;自主学习
        所谓美术教育的自主发展,就是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清醒自觉地掌握学习者自身的发展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反思、自主调整等实践活动,实现高效的自我发展。美术自主发展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新组合。以下几点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共勉。
1.导趣——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当前,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究竟如何,我作了一个调查,非常喜欢美术(画画)的学生在一---二年级约占95%;三---五年级约占60%;五---六年级约占25%。这个结果客观反映了当前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美术的兴趣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不良现象,因为浓厚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主要动力,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                
2.导境——自主学习巧门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情感是联系双边的纽带,在教学中情境的设计非常重要,好的情境设计会使教学内容充实起来,起到事倍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等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以牵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此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情景教学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活跃了学生思维,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挥,学生学会了发现与思考、同时也学会了探索与创造,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魅力。
3. 导控——自主学习的扶手
        目前,有了新课标的理念却未必能演绎出一堂精彩的课。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竭力追求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此带来的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放羊式的问答、无效讨论充斥着宝贵的四十分钟。自主学习成了自由学习。此类哗众取宠的浅薄直接导致了美术课堂教学的热闹却低效,也引出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几多问题。目前,大多教师都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到高年级越不积极,以一个45人的班级为例,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的学生:低年段为75%-80%,中年段为25%-45%,高年段为11%-20%。为什么越到高年级,学生就越不愿回答问题呢?是学生没有答案吗?显然不是。是旧的“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式,使他们习惯于坐享其成的听权威答案。学贵有思,教重在引,所以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精巧设计课堂中的提问来导控课堂,使教学流程起伏有致,教学内容轻重有变,学生思维张弛有度,使学生愿意参加学习,主动言说,敢于质疑,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无为而为”的课堂效果。


        4、导疑——自主学习的实质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标、课程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作有预见性的工作,给学生“设疑”。 正确引导学生提出的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创”再到“造”。曾听一堂美术课:当教师问学生桌子有几条腿时,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两条腿。”教师立刻呵斥学生坐下,并告诫他不知道不要瞎说。这种简单粗暴的否定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创新的意识,扼杀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是极端错误的。何况现实生活中有两条腿的桌子(电脑桌),还会出现一条腿的桌子甚至是没有腿的桌子,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弹性疏导,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当学生提出独特的意见或者想法时,如果教师暂缓判断,给予支持和鼓励,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也会增强全体学生学习的欲望。
   5、导创——自主学习的精神
        导创性美术教学着重于构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手段,传统的教学中,研究教师如何教的多,研究学生参与的少;离开老师,学生就不知道自己学什么为何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教学内容也要由教师来导创。引导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面对任何事物时都能学会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开拓,敢于突破旧观念的束缚,获得新知识。
        记得有一次:在课上,我听见有两个学生在小声地争吵,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其中一位同学的作业纸被另一位的颜料弄了个大点,她告诉我这张纸没用了,因为被他弄脏了,要让他赔纸,此时我让这两位学生看着这个点,问他们,“你们觉得这个点像什么?”他们俩就仔细的盯着这个点,一会儿,两个同学各抒己见:像个火球;像只螃蟹;像个趴着的人……于是我顺着学生的话问他们,“那么,你能通过刚才的想象把它给画出来吗?”这个女同学立刻来了兴趣,马上着手画了。结果在这个点上画出来的事物更形象,更生动,更有创造性。我意外地发现每位学生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在丰富的想象力地驱动下,虚幻的形象,不同异常的画面都表明了学生们已逐渐跳出原来的思维模式,开始尝试新的思维。敢于破坏,勇于创造的素质获得了生长的环境。
        如果教师在每次创作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导”的必要性,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用大自然图象、用启发性语言、用各种不同的构思来激活学生的灵感,作为他们在暗中摸索的指路灯,让他们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扩散成新的构思,几乎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学生的美术自主发展是通过教师主导一系列的自主美术实践活动来实现的。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和各种引导方法是学生自主发展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会给学生带来敢于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我能创新”的自信。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动机形成美术需要,产生内驱力,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积极提炼,升华认识,形成美术自主意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祁银凤.小学美术教育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学周刊,2020(24):154-155.
[2]高娜.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48.
[3]祁银凤.小学美术教育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学周刊,2020(24):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