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周利梅
[导读] 本文在分析高中德育产生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中德育产生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高中德育研究的意义。本文提出了高中历史德育的有效策略:利用学生所关注的词汇,合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科学引导学生反思,提高史实研究能力,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历史德育能力,加强学生历史道德教育,加强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使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实考证;多元化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教学的形式和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好,而且能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更好的体现。通过对高中历史道德教育的教育研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德育”的背景和意义以及高中历史德育的有效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
1 “立德树人”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1.1 “立德树人”产生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育德育人”作为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此同时,党的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了“以德治国”的教育任务。因此,加强“德育”既是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实践,也是当前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在加强德育的同时,要强化“育人”的重要性,摒弃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传统教育模式,在高中教学中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精神道德更加独立,成为人格健全、勇于担当、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1.2 “立德树人”对于历史教学的意义
        德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在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培养学生主体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切实把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平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日常学习。通过德育,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学校是德育的重点,文化教育是教学的责任。另外,德育也能使教学更加有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责任感、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祖国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2、高中历史立德树人教育开展的有效策略
         2.1 利用学生关注的词汇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好教学的源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比较关心的词汇或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到日常的历史学习中,而且可以使他们更加和谐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相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
         比如在古代政治制度方面,我们可以利用高中生“追星”等特点来介绍这门课程。

Q: 按照今天的审美标准,秦始皇是属于权力派还是偶像派?为什么?秦始皇看起来怎么样?经讨论,有人认为秦始皇是一个强大的学派,主要为统一六国、度量衡、钱币等。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偶像学校,但不能提供有力证据。根据《秦始皇相貌史记》中的“蜂眼鸟鸣”,老师进一步解释说,他美丽的眼睛和声音像豺狼一样响亮,身材壮大。另外,他父母的帅哥美女都有先天基因,学生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满足。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2.2 培养学生反思下的史实考证的能力
         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材料之一。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相关知识,教师还应将社会现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便轻松渗透德育的相关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反思能力,以史料为教学工作的基础,充分挖掘史料的内涵,使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的指导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真正有坚实的基础。
         以鸦片战争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安排任务,让学生收集有关鸦片战争的信息,通过展示学生提供的信息,了解鸦片战争的关键因素:在国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鸦片战争应运而生。学生数据收集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从未来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认识来看,他们会通过支持证据来更好地解释。在科学指导下,教师将探索和分析战争的直接和根本原因,使学生用历史思维看待问题,看透战争的表象,看到事物的终极本质,从而更好地培养查证史实的能力。
         2.3 多元化历史下强化学生家国情怀
         科技进步促进了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使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家庭情感和民族情感的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爱国主义影片片段,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收集抗战信息,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革命烈士的生活。通过材料的展示,可以更好地洗礼学生的心灵,更好地培养家乡和国家的感情。
结束语: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渗透,“德育”已渗透到高中教学的各个学科。高中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文明的进程,而且对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德育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素质之一。它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家庭、家乡的高尚情怀,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人主观力量,更好地开展高中学习。
参考文献:
[1] 姚倩倩.课程思政视域下对分课堂在信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20,(13):37-38.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19.
[2] 贾生石.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历史教学例设[J].青海教育,2020,(6):38-39.
[3] 王晓丽.生药学课程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的实践[J].药学教育,2020,36(3):20-23.
[4] 刘凯,糜莉,刘争.当代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探析[J].科教导刊,2020,(13):79-80.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