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逐渐发展,以及网络信息媒体技术的不断延伸,相关音乐教育也逐步受到更多的社会上的学者所注重。音乐教材作为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将理论的音乐方面相关知识不断进行传播与拓展,逐渐规范音乐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从而科学性的指导学生对于音乐的修养以及涵养的培养。本文将针对小学音乐教材与儿童成长协同性的相互关系进行充分的探究,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及成长需要,对小学音乐教材与儿童成长的协同性提出适当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材;儿童成长;协同性
【正文】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对于小学的音乐教材来说也有了巨大的挑战,需要这方面教师在编写音乐教材的时候,不断的进行内容创新,逐渐使其适应现阶段小学儿童的身心成长健康,从而激发儿童对于音乐的潜能,以至于达到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培养要求。我们现在的音乐教材当中,很多的教学方法都是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提起现代的小学生的关注度,因此很难促进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所以,现在需要针对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方面的问题进行整改,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协同儿童的成长需要。
一、小学音乐教材与儿童成长协同性的作用
1.1可以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培养
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熏陶能够刺激大脑细胞的活跃度,进而激发大脑对于律动、旋律、音强、音色等音乐元素的跳动反应,从而促进我们左脑与右脑的同步挖掘。与此同时,音乐可以使增强小脑的平衡能力、有益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培养与交流、不断提高大脑记忆力等相关功能。例如,舒缓、动听的钢琴曲可以提高人记忆力功能,经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调查,发现在这些钢琴曲中,有着独特的旋律、节奏,能够刺激大脑从而提高大脑运作速度。这样当我们陶醉在音乐中的时候,也就加强了大脑记忆方面的能力。以上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设计合理的音乐教材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与提高。
1.2可以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开展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背景等活动,能够加强小学生对音乐的深刻了解与认识,使学生通过音乐中去感受文化的巨大魅力。例如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时的教学中,教材详细介绍了作者聂耳的人生经历,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介绍。学生们能够了解到自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于侵略者的痛恨之情。通过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等爱国曲目,可以逐步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
二、小学音乐教材与儿童成长协同性存在的问题
2.1音乐本体逐渐弱化
很多音乐教材都淡化了音乐的本体。音乐的本体其实在不同的音乐环境下,音乐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对于节奏的意识以及律调的表达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需要通过对于不同的音乐模式的深入理解,进而了解音乐这个个体的本质。然而,在当下很多音乐教材中对于素质教育仅仅是以一种模糊的教育模式进行的,在对音乐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中,课本只是注重对于曲目的单纯讲解,而对于那些音乐的基础知识以及演奏时吐息方面的知识讲解的并不多,不能够去满足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基本任务,致使音乐个体逐渐的遗失,也导致在音乐教学中形成了“为了教而教”,相关任课老师不会去教学,教学内容也是脱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2.2单元目标的实践欠缺关联性
在小学的音乐教材当中,主要是以单元进行相关设置的,每一个单元都会带有很多节的内容,有的时候一节就会融入四五个曲目,而且每个曲目的韵律以及节奏都是各不相同的。对于这样的内容设置,很难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全部掌握,而且每一节中的难度其实都不一样,需要分为多个课时进行教学,对于这些曲子的乐理知识也是杂乱的,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因此,在每一个单元的不同曲目之间,其相关乐理知识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2.3音乐教材内容量大
大部分的音乐教材都有很大的缺陷尤其是内容过多。现如今,音乐教育的作为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很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对于音乐教材的编排中,经常会看到一个单元会涉及到很多音乐的理论知识,或者一个曲中含有多种演唱方法,以至于让小学音乐课本知识量过大,导致学生不易理解,而且也需要任课教师在课上花大量的时间去强调音乐技能,而忽视了对于学生文化方面的教育,也同样忽视了对于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从而容易造成一种重视理论培养而忽略学生爱好培养的现象产生。
三、小学音乐教材与儿童成长的协同性的建议
3.1音乐教材的编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小学音乐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教材中艺术能力的表现。在教材中要合理加入一些节奏较为强烈、音律比较欢快的曲子,通过这些欢快的调子以及强烈的节奏感,不断吸引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还可以将一些乐理知识的讲解穿插在其中,从而加强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基础。在实际教学当中,任课老师还可以在教材中融入一些音乐乐器方面的知识,给学生营造一个比较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例如,可以在音乐课上加入钢琴的教学,从而满足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种种需求,同时也不断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水准。
3.2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目前,我国很多小学对于音乐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单纯为了教而教”的现象,一些小学的音乐教育只是注重讲解音乐演唱的一些方式,但对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基本不涉及,这就导致了很多儿童会唱歌,但是唱不好歌的现象,这就对编者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编者在进行音乐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理论的知识,以及通过音乐要向学生们教授的知识以及创作、演唱的方式,从而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于此同时也要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还有在音乐教材编写的时候,编者要注重将音乐与实践进行结合,对于一些经典音乐曲目,要将其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并将其基本的理论知识简单的提取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以至于提高音乐教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3.3教材的编写还要注重对于资源的选择价值
音乐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的,从古至今,音乐一直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学习不同阶段的音乐并进行欣赏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古代音乐的欣赏,例如《木兰辞》等的古代音乐,在对它们进行欣赏的时候,编者要给学生普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同时音乐的教材中还应加入一些能够符合现代历史的曲目,例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加入这些曲目,是为了让小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现代史实,并通过对不同时代的音乐进行分析,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当时时代的背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
【结束语】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材与儿童的协同性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最适合儿童成长协同性发展的方法以及措施。随着现在我国的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更多的教育者的关注,所以,对于音乐教材改进的相关工作一定要一直持续下去,去寻找更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理念,以至于促使我国音乐教材可以推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巧兰. 论小学音乐教材与儿童成长的协同性[J]. 教育现代化,2017,4(17):253-254.
[2]王鑫. 回望与前瞻: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40年[J]. 教育与考试,2019(03):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