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的特殊儿童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浅析“IEP分组教学模式”在特殊学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闫冬媚
[导读] 在“医教结合”教学理念的背景下,通过“IEP分组教学模式”的实施,
        摘要:在“医教结合”教学理念的背景下,通过“IEP分组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制定个别化美术教学方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特殊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美术素养与身心康复的提升,有效提高培智学校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特殊教育;IEP分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美术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美术教育理念:即美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人的,不是以专门培养美术人才为目的的。在美术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选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同样如此。如何让智力障碍学生能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培养特殊学生的美术兴趣,并引导特殊学生将所学到的美术技能在社会生活活动中运用,以达到提高智障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医教结合”教学理念的背景下,通过“IEP分组教学模式”的实施,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制定个别化美术教学方案,使特殊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美术素养与身心康复的提升,有效提高培智学校美术教学质量。
一、充分了解学生,是实施“IEP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重度脑瘫、自闭症、多重残疾的智力障碍学生已成为特殊学校的主要生源。这对于开展班级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必须对学生的基本资料、身体机能、学业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评估,为学生制定个别化学习方案。
        1、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学生名称、性别、出生年月以及出生至今的主要经历。家庭资料中要将家庭主要成员的资料尽量填写详细,并记录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其资料来源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以及召开研判会获得。
        2、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中重度智障学生多会伴有多重残疾,如语言障碍、视力低下、辨色障碍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IEP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如果没有掌握情况,将有碍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在进行评估时,要对学生的生理健康、认知、语言能力、动作能力、社会情绪等进行记录。其资料来源可通过医院、专业人士的鉴定获得。
        3、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是否有过学校学习的经历,并通过绘画发展阶段评估,对每个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绘画过程观察,掌握学生所处的绘画发展阶段以及认知、动手操作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IEP分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课程优化与拓展
        随着课改的推进,普校的课程不断推陈出新,为老师的教学提供支持和拓展。那么作为特殊学校,在没有新的、统一的培智类教学用书推出之前,我们应该如何使教学更加适合当前学生的需要,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原有的教材中“淘金”。如:原全日制培智学校美术用书中的《动物纸偶》这一课,我将其调整为《卡通人物我来演》。同样是做纸袋偶,由动物形象转为学生们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学生的兴趣轻而易举的被调动起来了。其次,引进推广地方特色项目。如我校近年来引入了富有岭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画,为学生打开了新的领域。
        2、结合IEP长、短期目标制定主题活动目标
        以《小小设计师》这节美术康复课为例,这节课面向培智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全班共6人,其中智障类3人,脑瘫类1人,自闭类2人。根据学生的知动能力、绘画发展阶段评估结果以及IEP目标,为学生制定个别化学习方案如下:


        3、分组学习,关注个性发展
        在美术康复课堂中,积极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性媒材,注重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分组学习。第一种是将能力程度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多用于自主性创作活动中。还有就是将不同程度的学生混合分组,一般用于小组合作性活动中。其优点在于,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形成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在作品和训练的设计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完成。
        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做好课堂观察,及时干预与调整。加强对B、C组学生的辅导。对C组学生,采用玩与学相结合的形式,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C组的学生经常参加集体活动进行互动,感受课堂中的喜悦。利用教学辅具,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解决B组的学生教学难点。而对于,A组的学生,则尽可能的培养独立性,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性创作。
        4、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多元评价形式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出多元的评价形态。评价应尊重个性、鼓励自我表达,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形式的问题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交流。最终才能通过美术教学起到促进美术素质和身心康复的作用。
        实践证明“IEP分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美术康复课堂的学生参与度与目标达成度,为推进新课标提供保证。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