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英语真题解读及备考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张莹 刘文
[导读] 本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对2020 高考真题进行了总体分析
        摘要:本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对2020 高考真题进行了总体分析和典型解析,试卷的考核体现了考试内容改革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兼具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
       
        2020年新高考英语依据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对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全面考查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兼具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进一步凸显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定位。高考英语的命题必须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考生的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一、总体分析
        (一)落实考试内容改革要求,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试卷结构进一步优化,强调关键能力的考查。新高考英语试卷相关部分的题量和分值出现“两增一减”的变化。具体为:(1)阅读部分每小题分值由2分增至2.5分,满分由40分增至50分。(2)写作部分满分由35分增至40分。(3)完形填空题量由20个减至15个,每小题分值由1.5分减至1分,满分由30分减至15分。变化后的试卷结构更加强调对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两项关键能力的考查,更好地契合了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进一步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
        (二)写作部分启用新题型,突出综合性和创新性。新高考英语写作部分取消了短文改错题,保留了书面表达题,增加了读后续写题。书面表达题的分值由25分减至15分,读后续写题满分25分。读后续写题给考生提供一篇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该材料内容和所给段落开头语续写两段内容,长度为150词左右。考生所写的内容应与所提供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合理,结构完整。读后续写考查读写综合能力,给考生更多发挥想象力、展示写作水平的空间。同时,该题型倡导读写融合,在引导教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二、典例分析
        坚持德育为先,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新高考II卷完形填空语篇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火灾事故现场英勇救人的事迹。主人公开车路过火灾现场,先打电话报警,然后冲进着火建筑,在二楼发现一个行动不便的女子和两个孩子,他先把两个孩子安全救出,然后又和一名警察折返将女子救出。新高考I卷的写作第二节的语篇讲述一户善良人家的三个孩子在母亲的影响下开始想办法帮助镇上一户贫困家庭的孩子挣钱。大儿子想出了制作爆米花让那个孩子去卖的好主意。这些语篇中的人和事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在思想和行动上为学生树立了积极榜样。
        重视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新高考I卷阅读A篇属于应用文文体,是一则征稿通知,主要考察考生通过阅读查询并获取信息的能力,本文介绍了征稿诗歌的通知内容,重点介绍了奖项设置的详情以及对于征稿内容的要求。根据高考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及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查读相关的具体信息。考察要点主要考察学生根据阅读文章内容搜索细节信息的能力。
        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新高考I卷阅读B篇讲述一个从小在农场长大的女孩高中毕业后一边工作一边读完技校,还供家中弟妹完成学业,成家后又重返校园攻读学位,不仅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了榜样,也成为家族的荣耀。根据新课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本文以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展开对阅读理解的考察,主要围绕着主人公Jennifer的求学之路进行描述,考察了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树立学生们终身学习的思维意识,考察了学生们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在考试中的应用,具备了高考所要求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根据高考英语课程标准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解题及理解文章题目的要求,四道考题分别考察学生的(4题,5题,6题)细节信息查找能力,(7题)主旨大意总结概括能力。考察要点主要考察学生根据阅读文章内容进行细节信息搜索,推理判断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宣传劳动光荣,引导学生热爱劳动。新高考全国I卷完形填空语篇讲述一个来自海岛农村的男孩几十年如一日在所住村庄周边的荒岛上植树造林,最后把荒岛变成了多种动植物的生态家园。这些语篇和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荣耀,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认同劳动。
        培养多视角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阅读理解C篇是一篇说明文。美国人Tom Bissell 由于对乌兹别克斯坦文化感兴趣,重游乌兹别克斯坦并著作新书,体现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此语篇引导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和不同文化的兴趣,倡导学生涉猎不同文化、阅读书籍。阅读理解D篇文章通过人们饮食的行为容易受到周围人影响的实验,说明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也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要学会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做出判断,最终做出正确的决定。
        培养学生对文物等传统艺术的正确价值观念。语法填空使用的短文语法填空语篇介绍了古董等艺术作品的收集和传承情况,以及博物馆为吸引游客为文化的传承而做出的努力, 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在必备语言能力方面,本节在一篇200词左右的短文中留出10个空白,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生活常识及篇章语义之间的逻辑关系填入适当的单词,或根据英语单词的派生以及语法规则和上下文填入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使填充后的短文结构完整,意义连贯,句法和词法形式正确。要求考生在正确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特别关注文章微观语境中的词语、句子与整个篇章结构之间的联系,以考查考生对英语词法、句法和语篇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对词汇、语法规则和构成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特定语境中的应用能力。
三、2021高考备考策略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全面落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吃透《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精髓才能科学备考、有效备考。
        (二)树立语言观点,高度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实在复习备考中,不仅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提升对语言的理解与落实,“把英语当成语言来学”,也就是“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平时可进行长篇的阅读,并对英语美文进行诵读,落实《课程标准》对“看”的要求,全面贯彻“用语言学习语言(use the language to learn the language)”的理念。阅读方面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要注意限时训练,在备考中,要注意完形填空训练必须与阅读相结合,培养语感,体会语义,体会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强化对阅读材料中推理判断题的训练。强化落地《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二级标准,落地学科核心素养生成。
        (三)夯实基础,强化能力。首先,语言知识方面,考生要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词汇量为3200左右。其次,英语写作的要求可能和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写作要依据试题中提示要求,要体现出所学过的语法句式,注意语言得体以及适当增加细节。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特别关注传统文化的表达及关于中国文化自信的表达。第三,读后续写、概要写作、图表类写作等形式都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形式,应把训练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提升考生的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于涵. 新时代的高考定位于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 中国考试. 20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