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困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学生群体,需要教师对其给予更多的一些关注,从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入手,釆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对策展开对学困生的教学指导工作,旨在帮助他们逐步走出学习的困境,最终扔掉“学困生”这顶帽子。本文基于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引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的均衡发展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把这个理论放到每个课堂中,就意味着要关注课堂上每位学生的发展情况,特别是那部分暂时落后的学困生。英语教师应尽量避免教育上的“马太效应”(源自《新约·马太福音》),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避免将课堂变为“优等生”的表演舞台,让“学困生”成为观众。我们应该承认差异的存在是常态,是必然。而作为教师应该做的是,尽己所能,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激发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带着希望走进课堂的学生。在教育上要有扶困意识,争取让落后的学生早日脱困。
一、学困生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一)性格内向型。
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中通常表现为不喜欢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胆子较小,思维不开拓,不刁钻,但是也不顽皮,若教师没有提问,则他们会安静地看书,写教师所留的作业。长此以往,导致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越来越少,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逐渐成为学困生。第二,学习习惯不良。该类学生较为贪玩,但聪明,且生性好动,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在课堂中不能专心听教师讲解,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积极思考并与其他学生共同探索,常常表现为听而不闻及视而不见等,并且不能按期完成教师所留的作业,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英语学习习惯较差,导致英语科目学习效果不好。
(二)性格活泼,受挫力弱型
另外,学生性格比较活泼,但很要强,受挫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为刚开学时表现比较积极,但期间成绩稍有退步,便难以接受,从此一蹶不振,上课反应变得消极冷淡,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英语基础较差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大多数学生从小身处中文环境中,学的是“哑巴英语”,所以有些初中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对英语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基础薄弱,升入初中之后,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自卑心理日益严重,久而久之,就会自暴自弃。这部分学困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之其他学生会稍弱一点,长期学习效果不理想,加上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较强,遇到问题不愿意和同学或者老师沟通,没有正确的方法对其加以引导,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习成绩也无法得到提升。
(二)学习动机不够,学习自觉性较差
进入初中阶段后,英语学习也就进入了正式阶段。不断增加的词汇量、各种各样的语法等,导致一些学生无法适应这门语言的学习,越是听不懂就越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初中比起小学而言,课程数量骤然增加,对于学生而言,一门“听不懂”的课程就更加没有花心思去学的想法,而一旦没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就会越来越懈怠,甚至最后听之任之,随波逐流。
(三)忽视个体差异
每一个人在学习能力上和性格特点上都是存在差异的,同样,每一个学困生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尊重他们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关心和鼓励他们敢于阐述自身的观点,同时还应对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以此来帮助他们收获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但是就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情况来看并不理想,部分教师往往忽视对学困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一味地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授课,这种方式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有些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英语知识,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的问题越积越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再者,有些教师过于青睐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无形之中会造成学困生心理上的扭曲,使他们更加不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十分不利于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一)做好学生摸底调查,掌握学困生情况
在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学困生,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化策略。在初一学生入学后,教师应进行一次总体的摸底考核,检测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以此作为基准确定学困生的范围。例如,对于学生的单词、语法掌握情况,口语运用情况,阅读与写作情况等进行具体调查,了解学困生存在的薄弱点,同时加强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引导学生参与到自我评价中来,将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与学生自我学习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学困生转化的方向;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缓解学生对“成为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并通过定期的考核与评价检验学困生转化情况,动态把握学困生的基本信息,以确保转化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上述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变换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变且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配合教师完成一切学习任务。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同时,兴趣还可以起到丰富学生知识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学困生的教育和指导工作。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往往存在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其特点采取有效方式,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开发他们的智力,促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探索,从中收获丰富的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此外,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被固定,仍然可以重新塑造且深入开发。为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实施教学。比如,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旦学习兴趣被激发,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深入到学习中,从而改善学困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三)组建小组,互帮互助
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班主任、任课老师可以相互配合,在班级内掀起“英语热”,让同学们互帮互助,成立英语兴趣小组,英语好的同学可以帮助英语有困难的同学。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学习英语的心得,推荐好的学习方法,让方法欠缺的同学进行借鉴,改掉原来的“死记硬背”,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互考单词、写句子,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氛围,小组合作交流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影响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因素还有很多,教师探索的脚步永远在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探究才能应对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世敏.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3.
[2]韦佳影.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28.
[3]陈法明.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9(19):59.
[4]吴建伟.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探索与实践[J].英语广场,2019(09):166-167.
[5]陈国祥.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