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课堂对初中生开展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谭志玉
[导读] 情感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教材中一切可用的情感教育因素进行挖掘,并通过这一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力量,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进而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的学习中去。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在开展情感教育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与看法,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一教学理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谭志玉    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白沙坪初级中学  444327
【摘要】情感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教材中一切可用的情感教育因素进行挖掘,并通过这一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力量,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进而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的学习中去。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在开展情感教育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与看法,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一教学理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转变观念   初中数学 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13-02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学习是由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组成的,两者在学生的学习发展缺一不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对内容进行不停的讲解,剥夺了学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讲解的大篇幅知识不能有效地理解掌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使学生逐渐丧失了主动积极进行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此外,情感教育还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学习兴趣,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厌烦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
        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对于教师在教学中以单一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问题,教师应为此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素质,改变传统教育环境下的教学习惯,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知识的引导,避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留有思考及发言提问的环节,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的消化吸收。如在七年级中《一元一次方程》章节教学中,教师列出一些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如x+3=6、x2+2x+5=0、2x2+y2=6等,引导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探索,如一元一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为1(系数不能为0)的整式方程。


学生在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取得一定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等式的性质进行探索,同时对解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尝试,使学生自己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初步的学习。之后,教师在就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教学,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取得正确全面的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将课堂进行优化,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进行学习。
        三、巧妙设计情境性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
        在数学学习中,往往问题更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教师应该精心升级一些情景类数学问题,让学生参与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问题学习中激发了学生情感。例如:在讲到有理数计算第一节认识负数时,有这样一个情景问题,比如我们班和隔壁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一题扣一分;不回答得零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零分。这个时候在进行十轮知识问答后有没有可能有一个班比零分还低,而在这个时候在我们数学上,应该如何表示?这样就创建了一个情景问题,使学生更加有兴趣的探讨这个时候该怎样表示这种比零分还低的情况,从而引出课题:认识负数。
        四、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初中数学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说,有着很强的美感,而这种美感不仅表现在知识结构间紧密联系的内在美,也表现在数形结合的表现美。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教材内容本身所蕴含的美感就需要认真研究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探究,带领学生一起领略数学的美感。就比如初中课程中的讲解平行线的性质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在看了火车行驶在铁轨上、游泳池、横格纸三组图片后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重视教学实践,强化情感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不进行相关数学实践的安排,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了解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感悟,不利于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学的魅力,强化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如在八年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学校或社会数据的收集,例如收集本校学生每周做家务活的时间、每天进行阅读的时间、喜欢吃香菜和不喜欢香菜的学生人数、学生的身高情况等等。在学生进行这些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使学生了解到数据中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总体是调查研究事物的全体、样本是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是样本中的一个个体。学生获得数据有关概念的认识后,教师可就学生统计的数据安排学生对大环境数据进行猜测,如学校学生中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65米,女生平均身高为1.60米,学生对所在城市、省甚至国家的初中男、女学生平均身高进行猜测,之后与政府有关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进行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现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之,师生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会带动学生普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为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著名学者罗增儒教授曾说:“知识插上了情感的翅膀而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那么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教师,必须对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形成深刻的认识,并灵活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数学教学注入无限的“艺术风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可见情感教育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起着重大作用。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逆境中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刘丰.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9):78.
[2]荣亚林.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心事,2014(17):167.
[3]李海华 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思考[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年1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