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游戏教学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向晅烜
[导读] 语文是中华文化的积淀,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引导作用。如今,语文在高考中占比也逐渐加重,那么如何教学小学语文成为了教师重视的问题。而今游戏教学法逐渐受到教育者们的青睐,那么如何使其方法行之有效,也成了教育者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向晅烜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金果坪乡中心小学  444333
【摘要】语文是中华文化的积淀,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引导作用。如今,语文在高考中占比也逐渐加重,那么如何教学小学语文成为了教师重视的问题。而今游戏教学法逐渐受到教育者们的青睐,那么如何使其方法行之有效,也成了教育者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运用方法;积极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12-02

        在小学语文课中,其主要的开展方式就是以文字叙述为主,所以老师在讲解阶段,理论知识内容也比较多,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枯燥。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把游戏教学的方法和思想与小学生语文程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效率,能够不断地得到强化,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
        一、提升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水平,使游戏精神能够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许多教师已经对游戏化教学的作用给予了足够的认识,然而由于自身教学水平有限,常常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成效。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参加知识讲座和能力培训,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能力[2]。应该善于汲取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技巧和经验,不断积累,取长补短,从而得到游戏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但应该注意的是,一些教师尚未能够参透游戏化教学的宗旨,只是单一的将游戏引入到课堂上,这是非常片面的做法。而只有能够将游戏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游戏,营造充满趣味性课堂教学情境,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得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在自由、轻松且高效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汲取语文知识,获得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丰富,从而有效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利用游戏教学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
        游戏阅读首先必须是娱乐的,这也是普通游戏的主要目的,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是为了获得快乐才玩游戏。在游戏中,个人基本都是自愿,没有真正的功利,没有外在的任务,也没有把目标压力和紧张从现实中带进来,因此,学生能够从学习的限制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教师应该努力将学生放到一个自由,放松和快乐的氛围之中。游戏精神在阅读教学中的引入并不是将阅读完全变成一个正常的游戏,但是它也具有正常游戏的重要特征,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淡化学习意识,这样学生往往不觉得自己正在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沉迷于游戏,享受巨大的快乐和满足感。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产生参与感。正常阅读教学也可以不同程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但引入游戏精神的阅读教学,学生参与的热情程度要优于前者。这是游戏精神的重要价值。虽然它与普通游戏不同,但因为人们本能的爱好游戏,所以也给学生带来了不可抗拒的魅力。其中,游戏阅读过程中师生友好合作和平等对话氛围比正常教学更加强烈,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因素的存在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的全面性和广泛性。
        另外,在游戏中,人们以理想的结构来理解世界。游戏始终处于假设状态,一切都是虚拟的,想象的。教师应该倡导阅读教学的精神,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虚拟世界,让学生获得比正常阅读教学更深刻,更有趣的阅读体验。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普通游戏一样,游戏精神需要高投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替换角色让自己处于文本中那种特殊的情境,以获得比正常阅读教学更丰富的体验。
        三、巧用 “角色扮演”游戏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小学生善于模仿,他们与生俱来的具备了成人所无法比拟的表演天赋。强烈的表演欲与丰富的想象力,是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天性,更是他们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设计各种易于学生发挥表演水平的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能够将课本内呆板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语言、灵活的形象、生动的神态等,促进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对于文字的内化,对于情感的把握,对于人物的设定。



        例如《“三颗纽扣”的房子》是一篇意大利童话故事,它告诉人们一个关于关爱的道理“虽然一个人能力有限,但只要有颗关爱别人的心,就能给许多人送去温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编导“课文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游戏过程中,仔细揣摩人物性格,认真演绎文本剧情,这样他们能够在把握人物内心活动的表演中,深刻理解文章人物的角色设定,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三颗纽扣”的房子》这篇文章长达60多个自然段,它也是四年级教材中篇幅最长的课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可能无法引领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经过“课本剧”的表演,学生就能够紧抓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与课文中心思想形成密切的关联,从而在重点语句“待得下一个人,就待得下两个人。”、“待得下两个人,就待得下三个人。”中,体会穷木匠乐于助人的那颗善良的心。在“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感受那些受到帮助的人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四、灵活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使课堂时刻充满趣味性
        教师要在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不断探索出更多形式多样的游戏化教学方法,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加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年龄较小,对于课程的自我探究意识以及知识接受能力都相对薄弱。那么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教学游戏,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拼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声母韵母对对碰”的游戏,让学生分成声母与韵母两个小组,根据教师出示的拼音音节,声母韵母两个小组中与这个音节相对的同学出列,组成对对碰的好友。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在“古诗”的教学中,设计“诗歌大赛”的游戲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教授给学生教材内的“古诗”,还可以考察学生掌握教材外的诗歌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学习古诗有了更大的积极性而且还会想要背诵更多的诗歌、古文,来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使课堂时刻充满了趣味性,使学生长期保持着积极性,即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实现了高效的教学目标。又如,在教学《十二生肖的故事》这节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举行一个“故事接力赛”的游戏。教师准备一些只有一句话开头的卡片,让每位学生都抽取其中一个,并对其中的故事进行即兴创作。比如,一个学生抽到“有一天熊大、熊二起床之后,发现光头强又在砍树,这时……”接下来就是学生续写时间,凡事过犹不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模式,但是游戏化教学的运用并不是无止境的,也不是可以滥用的。对于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而言,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好“度”,这就要求教师的游戏化教学不能过度,不能超出原则,使用无止境,忽视课堂教学的纪律。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想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把游戏教学方式与语文课知识内容相互结合,保证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知识内容,这一点对于小学生的价值观也有着一定的引导,能够让游戏和语文程相互结合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以便于促进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准确掌握,为学生今后全面的发展作出良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巍.让语文课堂游戏化,使教学效果理想化——小学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7(03):133-134.
[2]李燕.浅论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35):172.
[3]李丹.游戏精神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