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田祥委
[导读]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想要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就要从展现信息技术优势出发,做好教学与技术的融合工作,利用丰富的教育素材来充实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保持学生学习主动性,展现历史教学优势,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田祥委    四川省叙永县城郊初级中学校  646400
【摘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想要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就要从展现信息技术优势出发,做好教学与技术的融合工作,利用丰富的教育素材来充实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保持学生学习主动性,展现历史教学优势,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04-01

        前言:将初中历史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实现目标、内容与方式上的融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新颖性,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一、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就要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出发,展现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转变自身角色,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第一,借助角色扮演感受历史人物。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要从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借助信息技术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在角色扮演形式下,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特点,掌握其背后的故事与信息。如在讲述外交事业的发展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我国在外交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提供在外交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通过选择适合的小故事,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在外交中的发展情况。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下,不仅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展现学生主体性目标。第二,组织学生参与课件制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与事件,教师就可以借助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课件设计,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在收集历史背景与网络资源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共鸣。如在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从网络中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与信息,或是可以为学生展示开国大典中的视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1]。
        二、找准初中历史与信息技术结合点
        (一)创新教学形式
        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下,提升了生活发展速度。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展现信息技术优势出发,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基础上来吸引学生。由于初中历史知识所讲述的内容主要以过去的内容为主,所以对于学生来讲,很容易出现难以理解等问题,如果教师单纯采取口头讲述,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形式,收集与知识相关的历史事件与电视剧等,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如在讲述抗美援朝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抗美援朝的图片,或是引入参加抗美援朝的人物图像等来吸引学生,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
        (二)营造直观教学情境
        由于历史知识有着趣味性、丰富性等提问点,不论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等,对于学生来讲都有着一定的吸引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信息 技术,营造出真实、直观的课堂情境,在展现历史知识趣味性的同时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讲述土地改革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出改革前与改革后的变化,为学生营造出对比情境,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这一内容。通过采取适合的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历史时代背景与发展变化,同时也可以保持学生学习动力。在课下教师也可以将所制作的视频分享到学习平台上,便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与理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2]。



        (三)发挥信息技术辅助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就要从展现信息技术辅助作用出发,避免出现信息技术使用过度等问题,在做好与传统教学结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代入感。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在保证教学直观性的基础上认识到传统教学的优势,辅助教学开展,找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结合点。在正式教学前教师需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掌握教学重点,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内容,确保学生学习方向的准确性。如在讲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内容时,由于文章中涉及到了较多的内容,所以教学就要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借助课件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给学生播放视频,为学生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视频以及相关的歌曲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起因、经过与结果。为避免课堂教学枯燥与范围,教师还要采取趣味化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新文化运动》过程中,首先分析学生的学情,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儒家伦理纲常的知识,所以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提升知识的直观性,降低理解难度。首先展示音频内容,包括《石壕吏》和《两只小狮子》,让学生思考白话文和文言文哪个容易理解。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思考问题: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口号、代表人物和标志是什么?可以利用李大钊的图片引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比儒家思想和新思想,让学生认识到民主、科学、新道德和新文学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样的展示,学生的理解难度降低,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加深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三、从不同角度使用信息技术
        (一)展现信息技术多样性
        想要发挥出信息技术优势,就要从教材内容出发,为学生营造适合的历史情境,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如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如在讲述科技文化成就这一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播放科技对社会的影响视频,同时还要将学生划分成为不同的小组,针对生活中的科技进行探究,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科技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发展科技的重要性。
        (二)充实教学资源
        由于网络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素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适合于教学中。因此教师需要针对素材进行筛选与分析,为教学开展提供支持。只有选择出适合的素材,才能营造良好教学情境,才能提升学生的感性认知,让学生针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在动态影响的转化下,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如在讲述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生活变迁情况,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才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才能实现教育目标[3]。
        (三)延伸学生知识视野
        虽然教师掌握了丰富的历史事实知识,也对理论与基础等知识有着清晰的认识,但是在实际中依然存在难以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现象。所以教师就要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的视频与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真实的历史场景,延伸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如在讲述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来丰富内容,增加课外知识等,以此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系统化。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就要从展现信息技术优势入手,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知识,感受到历史知识背后的思想与文化。
参考文献:
[1]孙占文.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整合模式探析[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3):110-112.
[2]朱恩玉. 探析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5, (02):3-4.
[3]崔敏.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运用[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1,(05):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