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杨德华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既要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也要注重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我认为课堂的有效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拓展。本文将对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师的妙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究,得出从提问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杨德华   剑阁县香江国际实验学校  628317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既要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也要注重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我认为课堂的有效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拓展。本文将对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师的妙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究,得出从提问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20-01

        有效的课堂提问,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的同时,也迸发出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拓展。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从而能潜移默化地运用数学的思维能力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试金石。灵活巧妙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让教师的问更有启发性创造性是值得每位数学教师探究的教学艺术。
        秉着教学任务的宗旨,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之余,更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进而,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来设计不同的问题,让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一、趣味性的提问,是钓起学习兴趣的鱼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提问要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充满好奇。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老师像讲故事一样问:鸡有几只脚?兔有几只脚?现在老师把几只鸡和几只兔子都装在一个笼子里,会发生什么事呢?在这样故事般的数学课上,学生对学习充满好奇,迫不及待的翻开书本寻求结果。
        二、质疑性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预示着教师在备课时,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提前预设好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还要富有技术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方程的意义》时,可这样提问:你能把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写下来吗?这样既引出了要用到天平两边不同的数量关系,同时,也推出了要保持天平平行,需要两边的数量关系相等。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学生了解方程的意义,依据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教师这样问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最主要的是能带领学生去思考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从而看出,质疑性的提问,确实起到了这个前提作用。
        三、阶梯性的问题,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保障
        基于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拓展。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几乎能脱口而出,那么数学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开发。如果教师提出知识跨度大较难的问题,学生反复思考,却依然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提问的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从而体现出数学知识承上启下的连接性,让学生有清晰的层次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的从不会到很容易的就掌握。
        例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


先出示例题: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算了一下,他的体内有28kg水分,小明重多少kg?
        提问1:小明体内的水分重多少kg?
        答:小明体内水分重28kg.
        提问2:小明体内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
        答:小明体内水分占体重的4/5.
        提问3:要求的是什么?
        答:求小明的体重。
        提问4:小明体重与小明体内水分有什么关系?
        答: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提问5:怎样求小明体重?
        答: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就是在这样的阶梯性地问题中,学生掌握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四、灵活性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礎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因相关联的新旧知识而混淆,教师就要灵活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理顺知识点,把重点难点掌握。
        例如,在教学《互质数》是,学生容易把互质数与质数连起来,认为互质数就是质数。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质数是几个数?互质数是几个数?学生答:质数是一个数,互质数是两个。再问:互质数必须是两个质数吗?请举例说明。学生通过举例5和7互质、3和10互质,8和9互质,可以归纳出互质的两个数可以都是质数也可一个是质数一个是合数或者都是合数。
        五、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问题容易让学生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而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依据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这样,对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定有明显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鸽巢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纯理论的数学问题,可以说是一脸懵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题目,我提出1:“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答:总有就是必须有一个,至少就是有2支或者以上的铅笔。提问2:现在叫你来放,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学通过画图或者摆一摆答:第一种3、0、0,第二种3、1、0,第三种2、2、0,第四种2、1、1。同学们观察到无论怎么放,都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铅笔。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很快就理解了鸽巢问题。因此,探究性的问题,突出了其关键性的所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有效的问题,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师生在课堂中搭建交流的平台。因此,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提出含有数学理论知识的问题之外,更要经常运用各种技巧性的问题,以达到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标。只要我们教师专心地想、耐心地问,学生就能用心地学,长期以往,我笃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地遨游在数学的王国里,并能充分发挥自己思维能力的小宇宙。
参考文献:
[1]刘锐.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2).
[2]祝少芝.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读与写,2017(35).
[3]江丽.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缺失现象及对策[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