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徐小波
[导读] 小学生数学阅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活动,是儿童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然而,在课程实施中存在阅读教学地位不高、阅读环境营造滞后、阅读指导缺位、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就优化数学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做了探究,希望能给同仁们带来帮助。

徐小波    青川县青溪镇中心小学校  628109
【摘要】小学生数学阅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活动,是儿童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然而,在课程实施中存在阅读教学地位不高、阅读环境营造滞后、阅读指导缺位、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就优化数学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做了探究,希望能给同仁们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19-01

        与一般阅读相似,小学生数学阅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活动,包含对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阅读、感知及理解。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验证、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通过数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从外部“看懂”走向内部实质的“理解”,帮助学生以直观、丰富的样态对接数学的学习与理解。相关实践研究指出,数学阅读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灵活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数学课程及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从兴趣到能力,加深数学阅读体验。试想当儿童面对诸如支持率、物价指数、降雨概率、股市行情、样本分析等数据时,能读懂其数学语言、把握数据背后的信息、开展透彻的科学分析,数学会更有意思且更有意义。当下,数学阅读虽越来越得到教师与家长认同,但在实践推行中还存在认识与行为的偏差,如阅读教学地位不高,阅读环境营造滞后,阅读指导缺位,方式单一,立足学科课程实施的系统建构亟待加强等。数学阅读已然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需弥补的缺口。那么,如何优化数学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呢?
        一、方法指导,学会数学的阅读
        教学中,教师要拉长数学学习过程,使学生经历通读(感知知识结构)、生疑(问题启发)、精读(带着疑问去详尽阅读)、回忆(前后比照)、概括(总结本节知识要点),启发学生阅读与表达,从而提升数学阅读、数学思维能力。具体的可从五点入手。
        (1)把握阅读时机。通过预设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阅读体验,在学生数学思考的“愤悱”处切入阅读,激发兴趣。比如学习“二、三位数乘法”后,教师神秘地请出算法“铺地锦”,“古人又是怎样计算的,你能分析他们的运算过程吗?”充满疑问的数学阅读,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理解算理。
        (2)明确阅读目标。数学阅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导,凸显阅读的学习意义。如二年级“认数”教学中,可推荐有关“数的产生”的阅读,打开学生视野,丰富对数字演变过程的认识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又如结合解决问题的读题指导,教师要明确数学阅读的方法及过程,即划出关键词、理清数量关系、规划解题步骤,使学生能通过文字、符号与图形的阅读,理解题意。
        (3)指导阅读方法。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有效的阅读引领下才有可能得以有计划地实施。教师常说“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审题”,这里的“审题”实质就是去情境化后的数学抽象。用数学的方式理解数学语言(文字、符号或图形),弄清显性的已知条件,挖掘出隐性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联想到相似的问题等,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以下阅读策略。
        ①表层加工策略。即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按纲阅读、“按图索骥”,学会“圈、点、划、问”等方法,学会用数学语言叙述数学问题及解题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分析的经验。



        ②深加工策略。所谓深加工,是指深刻理解阅读内容,将阅读内容与其他数学概念、原理进行意义联结,以获取更广域的深层意义的认知。深加工更强调教师的问题引领,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的思维分析、数学的语言表达,将阅读与数学研究融合。
        ③互译表达策略。即数学阅读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方式互译,学会将图形、算式、文字、表格等相互转化,突出其数量关系,形成对问题的合理化思考。
        (4)注重阅读反馈。数学阅读要设计阅读反馈环节,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出质疑、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互联网普及率”的相关阅读,要指导学生根据材料数据,经历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学习任务。
        (5)提高阅读表达。数学阅读与表达是相互关联的两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方式(理一理、写一写、画一画)多元表达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逐步学会用语言文字、数学符号、运算等描述、刻画关系,展示认知和思维成果。
        二、思维转换,学会数学的理解
        数学阅读有别于一般阅读之处在于数学阅读中学生要带有数学思考,通过阅读学会用数学的视角进行问题分析,提升对文本数学语言的互译。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数学内容及实质,从具体情境中感知、处理数学信息,形成对相关数据的数学化应用。
        (1)读出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如“比的意义”学习,教师可以以“创造美”为主题,组织有关比的知识阅读,融入黄金分割的认识,引导学生读出数学美的表达方式。随后,教师联系生活,设计“妈妈的高跟鞋”主题研究活动,应用黄金分割,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读出数学知识背后的“潜台词”。教师要善于借助数学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进行意义联系,“从文字中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图表为我们呈现了些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阅读信息从数学的角度看到些什么?”等等,帮助学生尝试去探求简洁数学知识背后的“潜台词”,明晰数学阅读中的数学成分,并体验其思想精髓。
        (3)读出个人理解的新思路。数学阅读还要走出教师指导,达成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形成“情境创设→知识阅读→主体探究→概念建构→尝试运用→形成思想方法”的过程把握,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敏感及对相关问题的拓展研究。如“小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提供继续研究的思维导图:“古代的小数是怎样表示的?小数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小数与分数的产生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深入课外阅读。
        总之,新时代阅读已走进大家的生活,也被大家所认同,然而数学阅读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开展数学阅读,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我们当下需要做的一件事,让学生全面发展数学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芳芳,谢广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缺位及其指导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04).
[2]管晓蓉.数学阅读:小学数学教学的待补缺口[J].人民教育,2016(21).
[3]郑毓信.数学教学与学会思维——“教数学、想数学、学数学”系列之四[J].小学数学教师,2015(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