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易林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6月   作者:易林
[导读] 新课改之后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知识储备,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在新的时期获得良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专业水平、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分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易林    贵州省啨隆县沙子镇沙子小学
摘要:新课改之后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知识储备,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在新的时期获得良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专业水平、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分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专业化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专业化成长指的是教师通过学习训练等不断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新课改之后,教育领域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推进,而教师的实力则是素质教育落实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对教师开展高效的培训工作,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储备,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专业化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比较深远,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依旧保持者传统的经验教学法,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知识,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单向性,忽略了学生主观感受的传递。这一教学理念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是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可以渗透新课改的各项内容,引导教师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利用网络搜集各种崭新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深受不同教育理念的影响,重新定义自身的教育理念,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并积极地进行解决,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引导教师勇于实践,构建创新课堂。例如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的网站,网站上包含了国内外的一些教育理念、教学理论、研究论著等等,引导教师登录网站进行学习,并提交自己的学习报告,根据学习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充分体现一些新理念的运用。利用这一方式提高教师的关注力度和学习力度,在课堂中积极落实一些新的教学理论,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
        二、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
        知识储备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物质需求,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阅读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不仅包含语文方面,还需要涉猎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才能游刃有余的带领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并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学校也应当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开展各类活动,并和绩效考核相挂钩,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明确发展方向,拓宽知识吸收的范围,满足专业化成长的需求。例如学校可以开展读书伴我的读书活动,引导全体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师生对读书的关注力度,引导教师和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提交自己的读书计划和读书报告,并分享近期的读物和读书笔记。也可以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交流会当中,分享各自的看法以及读书的经验,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三、开展学科科研活动
        学校应当提高对学科科研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引导教师参与到学科科研活动中,分享教学经验,提出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案。也可以要求参加活动的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上网搜集各种资料,撰写相关的发言稿或论文,在交流会中分享自己的论文,进行交流研讨,有利于更新教授教学观念,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例如可以开展“推动个性化阅读,实现对学生语感的高效培养”专题研讨活动,语文教师可以就自己开展阅读教学的相关经验撰写一篇发言稿,在交流研讨会议中分享自己的经验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教师可以质疑发言教师的观点,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不断讨论中修改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最终由语文组的教师共同上课执教,落实崭新的教学方案,由听课老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通过多次实践教学,语文组的教师掌握了该方案的优缺点,根据自己学生的主要情况进行调整,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四、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学习
        教学模式多元化是推动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关键所在,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班级学生的主要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例如情景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合作学习、翻转课堂、探究性学习等等,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实践,记录实践的结果,并做好评价工作,掌握该模式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发展情况,不断的调整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开展《赵州桥》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在课前为学生发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行预习,在课堂中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来创设情境,为学生解释说明文章中的一些描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设置问题:根据文章描述画出赵州桥,并谈一谈自己对赵州桥的看法。引导各个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做好阶段性评价工作,根据评价内容调整教学模式,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五、合理的设计作业
        作业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影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成长。教师应当注重将趣味性,创新性,发展性,人文性融入到作业中,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由每个小组长负责带领成员完成作业,并辅助一些学困生进行学习,提高作业的完成效率。例如在学习完《少年闰土》之后,教师设计的作业中主要包含了课堂内容的巩固,要求学生多次阅读文章,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自行分析文章,体会鲁迅先生的情感流露。此外教师还要求各个小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将这些文章放在一起对比分析,总结文章的中心思维,积累文章中的名句等等。教师利用这一作业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教师的潜力,不断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引导教师开展高效的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合理的设计作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注入更多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6,24(24):209-210.
[2]陶向明.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J].陕西教育(教学),2013,(1):23.
[3]王伟.延吉市汉族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培养建议[D].吉林:延边大学,2014.
[4]胡荣裕,夏明娟.敢问路在何方?——浅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J].语文课内外,2020,(10):343-344.
[5]李静安.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专业化成长[J].数码设计(上),2018,(8):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