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财经法规》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刘小青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教育事业当中也越来越多地进行创新和改革。需求大量的人才。所以教师也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相对应的教育培养,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专业化素质人才。

刘小青    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教育事业当中也越来越多地进行创新和改革。需求大量的人才。所以教师也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相对应的教育培养,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专业化素质人才。
【关键词】案例教学 中职财经法规课程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52-01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课程中的应用,不足之处望大家斧正: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和过程的动态性的情景性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方法不强求有什么绝对正确的答案,其最关键的是要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想问题,解决问题,更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学生如果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并及时对学生活动进行点评。学生则是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其教学步骤主要是:案例准备→展示案例→学生分析演绎→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在每一个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简单的介绍和说明,然后布置案例、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案例内容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条件成熟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情景再现,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分析案例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的特点,让学生讨论的结论更准确。教学最后,教师要对课堂提问并作综合评价,得出结论。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开始引入我国,被部分大专管理院校采用,目前主要在MBA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并已趋成熟和规范。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案例教学法也慢慢走进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了。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过程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财经法规》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从业资格必需的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财经方面的各种法律规范的纯理论的课程。
        然而我们东莞在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文化功底不扎实,甚至有些学生是没有中考分数进到中职来读的,他们对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照本宣科的话,那么学生学起来必然枯燥无味,学生在听了一个星期后肯定就会昏昏欲睡,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三、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课程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案例,让学生研究分析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体而言,可以由以下几步完成:
        (一)案例准备
        会计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要吃透会计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二是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相关资料,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展示案例
        会计案例教学,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问题”、寓“理”于“情境”之中。通过指引让学生在上课前预习相关财经法规教材,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
        (三)学生分析演绎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学生本人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催化者、倾听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案例教学法重在学生参与。在授课当中,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可以将案例重新演绎,情景再现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已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知识分析相关案例的要点,从而抽丝剥茧般一点一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小组讨论
        这一环节是集中大家智慧的阶段。教师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组织发动好课堂讨论,不要让讨论流于形式。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案例讨论方向,不要让学生偏题。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组6-8人为宜)。要求每位学生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最终形成一份小组的发言提纲。我们要求学生应通过已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概念或其他的课外知识对案例展开自主探究,大胆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师总结
        这一环节中,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得出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拨。让学生通过检查之前个人分析的优劣,产生新的思考,提练新的知识,培养新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教育创新。我们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财经法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巧妙地把教与学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不断地探索,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我们就能达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就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初.论法学案例教学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