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何光艳
[导读] 近几年,国家对教育事业越发重视,加大了教育革新的力度,随着新课改的有力实施,学校开始要求每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要紧随新课改的脚步进行优良的改革措施。为此,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本文对此分析了几点有效策略。

何光艳   四川省西充县教研室
【摘要】近几年,国家对教育事业越发重视,加大了教育革新的力度,随着新课改的有力实施,学校开始要求每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要紧随新课改的脚步进行优良的改革措施。为此,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本文对此分析了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73-01

        引言
        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科学的分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探讨交流与沟通中积累知识,加强其历史文化水平,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还能使其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度高涨,进而达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意义
        小组合作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性而开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相互之间没有交流的空间。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就不会存在这种现象,这种教学方式从集体出发,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并通过合理的分组学习,可以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融入到历史学习的氛围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致,同时也为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在小组进行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因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待教师所提问题的见解能力也会有所差异,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会促使学生激发学习的灵感,进而大大提升其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二、目前历史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学习方式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传统的历史学科授课过程中,教师常常只重视课本内容的传递,却往往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学方式比较老套,课堂气氛不够浓烈,致使学生没有学习热情。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是为学生传授中华历史文化以及建立爱国思想的最佳时段。随着新课改革的实施,历史课的教学方式也做了一些改变,实施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分组方式过于形式化,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来完成,小组成员之间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互帮互助互相的特点,从而将历史问题有效解决。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发散思维,其学习能动性也会随之大大提升。若是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运用的分组方式不恰当,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以及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目标,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进行个人展示的平台,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失去话语权没有展示的空间,这会造成学习能力弱的同学感到自卑,从而失去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长此以往,学习成绩的落差会越来越明显,学习好的会更加优秀,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会更加厌学。这样的小组合作教学完全没有体现出其“合作”的优势。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运用科学的分组方式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前期,教师需要参考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其性格特征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比如:在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请各位同学讨论并讲一讲孔子的政治思想有哪些?”,课堂上的学生以传统的分组形式开始进行谈论,通过细致的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小组中都会有一两个争相讨论的学生,而小组其他成员要么认真听,要么就自己看书根本不参与,在不知不觉中,这些成员就成为陪衬。教师提问时,也是争相讨论的学生踊跃发言,看似“合作”学习,其实根本就没起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将拥有不同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及学习能力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使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水平保持相当,形成竞争的局面。在分组中实行民主方式选取出同组人员都认可的小组长来统领全组。小组内的分工要提前明确,如记录员、发言人、资料采集人员等等,也可以实行轮流制,使组内成员都参与到小组学习的氛围中,进而有效调动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二)制定合理的小组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教学进行时,教师必须要为每一个小组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实行竞赛制度,看哪个小组率先完成学习目标,并给予嘉奖。因初中学生正直青春发育的年龄,大多具备好胜心理,为完成学习目标,会使得小组之间的成员能够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和鼓励。教师依据小组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为学习能力较差小组制定较低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能力强的小组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进而使得每位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目标,使之成就感倍增,进而树立对历史学习的自信心。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在进行交流、沟通与互帮互助时,还能建立起深厚的同学情谊。这也使得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的和谐、轻松。最终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想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挥更高效的性能,就要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与课堂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喜好,运用恰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例如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方式,播放一些历史题材的影像资料与知识,并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历史相关的资料题材,自己整理并在课堂上以“小教师”的身份进行讲解,在播放资料的同时,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收集到的历史知识讲给同学听。这样不仅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还有效提升其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另外,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组织增加一些知识竞赛与问答的环节,实施分组合作进行讨论回答,以此来制造课堂竞争气氛,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使其开动脑筋、调动思维,同时提升其学习灵感与合作意识。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也会非常热烈。
        四、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将其合理的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会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并养成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创新意识也会随之提升,进而使得历史课堂教学也能发挥出优良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绍兰.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2]王代鹃.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历史知识教学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8.
[3]刘晓静. 探索符合学生心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D].天津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