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李芹
[导读] 核心素养理念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传统知识传授体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要求下对教育的改革目标。新课程的改革将“核心素养”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如何更好地培养艺术核心素养成为每一位音乐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加强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李芹   湖北省利川市第二中学  445400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传统知识传授体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要求下对教育的改革目标。新课程的改革将“核心素养”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如何更好地培养艺术核心素养成为每一位音乐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加强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改革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58-02

        高中音乐是高中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作为一种艺术类课程,高中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过去,高中音乐课程没有引起学生、老师和家长的重视,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再加上培育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探讨构建高中音乐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与策略,以供广大教育同仁参考与交流。
        一、以注重实践为主要设计方向,提升学生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是一种用于表现的艺术,具体可以概括为,用有组织、有规律的音构成听觉意象,從而达到表达人们思想情感或社会现实生活的效果。因此,音乐艺术亦可以区别于其他一切通过视觉或触觉进行艺术表达的艺术,又称之为听觉艺术。故而,在核心素养渗透教学当中,还应当将教学的设计基于对这一门艺术的表现对学生展开引导。在提出的音乐核心素养内容中,“音乐实践能力”素养是与此相契合的。所谓音乐实践,包括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创造、想象和交流合作等的能力,其最核心的内容是能够灵活地运用音乐来表达个人情感,能够较好地掌握一些经典音乐的内涵所在,从而可以准确地将其应用到实践表达当中。针对于此,笔者以为,课堂教学当以注重实践为主要设计方向,并以演创结合的形式为锻炼过程。如此,则能够极大地促使学生们在具体的音乐活动参与当中更为具体的理解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为确保核心素养的良好渗透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我们首先以“音乐与诗歌”为切入点。对结合实践,演创结合的设定可以用“诗乐配”的方式展开,或提供某段音乐或提供某篇诗歌为样板,继而让学生们对此进行合适的选配。譬如,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一诗为例。在课堂中播放舒缓的诗朗诵语音,让学生们在各自获得对诗歌的感受之后,让其及时通过互联网寻找合适的配乐。此时,学生便能依据不同的情感所得通过“配乐”这一形式展开对音乐的表现。如,有的学生配了琵琶版的《雨碎江南》,诗歌舒缓,意境悠扬;琵琶轻捻,大珠小珠。在“诗乐”相融中,促成了完整的“雨碎江南巷”的独特的表现效果。其次,对于演创的实践设计,我们还可以通过“音乐与戏剧”或“音乐与舞蹈”的角度依次展开。如音乐与戏剧。我们可以将课堂进一步扩展,让学生们可以从音乐中领悟内涵,进而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进行表达。譬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其取材于神话爱情故事,主题具有悲剧性,然而最后却以战胜邪恶作为终曲。在第四幕中,旋律以改变速度的方式进行内涵的表现。先是变得激动不安,后又从四拍子变成宽广的二拍子,在乐队全奏下成为庄严的颂歌。最后,从小调变为大调,速度放慢,形成壮丽宏伟的凯歌氛围表现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战胜邪恶的胜利。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旋律的判断对应故事中的发展情节。如此,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乐内涵思考和感悟的准确度,从而提升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素养。
        二、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形成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创新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音乐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音乐的意识,让学生自发地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成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更好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在于让学生对音乐充满感情,从而在音乐学习鉴赏过程中可以得到美的感受,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身心。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理念应该更加追求人性化,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音乐学习的情感需要,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提升个人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音乐是文化概念的重要形式之一,同其他文化知识相同,音乐的种类繁多,并且不同地区、国家的音乐形式都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因此,可以说,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个国家社会的现实发展情况,从这一层来辨识音乐,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提升。故而,基于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古今中外不同的音乐种类进行感悟。在此过程中,可以情景模拟的方式指导学生展开对音乐的比较和听辨,从而达到认知、了解和综合分析的目的,促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生成。
        例如,可以先从我国历朝历代的音乐作对比展开教学。如,我们先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传的《广陵散》一曲谈起。此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熟悉彼时年代的背景,诸如政权更迭频繁,多方割据,战乱不休。因此,当时在知识分子中流行着“归隐避世”或“等待明主”的作法,故而曲风显得情感较为复杂一些。如北宋有文评此曲:“其怨恨凄恻,即如幽冥鬼神之声。邕邕容容,言语清冷。及其怫郁慷慨,又以隐隐轰轰,风雨亭亭,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在这一文化曲调的感受下,同时为学生提供盛唐的《霓裳羽衣曲》和《秦王破阵乐》,让学生在“大唐气象”的情景氛围中感受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一样的音乐曲风文化。诸如此类,或以纵向的年代音乐进行文化价值的对比,或以横向的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音乐进行对比,都能够很好地将学生代入一个模拟的情景中,使之在一众对比中进行辨听和理解,从而促进其音乐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三、择优选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由于新课改的实施,核心素养的提出,音乐课程的内容也应做出适当的改变来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师应逐步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知识、合理科学地研发校本音乐课程资源,进而逐步改变传统的音乐课程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目前,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多数的学生都喜爱流行音乐。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就可以做出适当的变化,可以预先精心选择较典型并具有教学意义的流行歌曲,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恒》是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因其旋律优美、歌词令人动情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但是,学生们明显可以从旋律和词曲中感受到歌曲所表达出的悲伤感情。教师可借此来进行拓展教学,让看过此电影的学生来讲述故事情节,透过整个故事的发展,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
        四、引导学生探究音乐发展变化,感受音乐文化底蕴。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音乐文化格局得到了巨大的改变,许多国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呈现在大众眼前,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音乐感受。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音乐的发展变化进行探究,寻找音乐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而感受不同音乐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意识。
        例如在欣赏歌曲《苏丽珂》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探究这首歌的文化来源,感受不同的音乐文化底蕴。首先,教师带领着学生一起寻找《苏丽珂》这首歌曲的来源。这是一首来自于西南亚格鲁吉亚的一首山野民歌,“苏丽珂”在当地的格鲁吉亚语中表达的意思是“心爱的”,也就是说这首歌是一首唱给爱人的情歌。可是在欣赏这首歌曲时,可以发现音乐的旋律是带有忧伤的情绪在里面的,教师可以以这个问题让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发现这首歌曲的情感秘密。学生通过继续探究发现,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学生们通过这个时间,发现了格鲁吉亚正在遭受德国的入侵,国家正处于战争之中。这时另一名学生也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正是在讲述主人公对已经死去爱人的无限眷恋。通过结合这首歌的歌词和历史文化背景,将这首歌曲的深层面貌展现了出来。主人公的爱人在战火中离开了,尸骨都不知道葬在哪里,主人公带着爱意与忧伤,到处寻找着自己的爱人。这是这首歌曲历史文化的背景,也是这首歌曲的精神世界。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导向,在于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提升个人综合内涵修养和对人、事、物的思考高度。故而,在核心素养渗透中,我们应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今后音乐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玉蓉.高中器乐教学奏响音乐素养教育—谈基于核心素养的三种器乐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18(10):87-88
[2]谢华.音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8(18):100
[3]神璐.音乐新课标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功能体现—基于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8(10):80-8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