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导学方法训练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焦杜涓
[导读] 语文能力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众多的因素,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们既抓双基,又着重发展学生智力、思维、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老师们在这些方面已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并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在此我仅从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学会自学的角度谈些自己的

焦杜涓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金果坪乡中心小学  444333
【摘要】语文能力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众多的因素,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们既抓双基,又着重发展学生智力、思维、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老师们在这些方面已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并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在此我仅从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学会自学的角度谈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能力;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56-01

        质疑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问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了被动地遵循教师的步骤进行思维,提问题的能力和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弱化了。没有了质疑,谈何发现,何谈创新?要想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就必须打破原有的陈旧思维束缚,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从何处质疑,有了疑问以后还要学会解疑,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一、帮助学生营造质疑氛围
        小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具有跳跃的特性,同时其大脑的转动方式和成年人不同,时常会在同一个问题上不断的询问老师。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对这些问题进行重视,把其问题的提出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外,怕其解答耽误教学的进度,会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或者随意的解决其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们身心的发展,打消学生们参与各类教学活动的兴趣以及热情,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也会不断的减少,导致其课堂教学变得异常的沉闷。即使开展小学语文公开课时,其所设定的问题也是老师们提前设计好的,这给学生们质疑能力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对此,老师们应当加大对质疑教学气氛的构建重视程度,重视其氛围的创设。积极主动的鼓励学生,让学生们都能表述出自身的看法,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提问,给予学生们一个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不能让学生们受到其知识面的束缚,老师也不能随意的对学生们见解进行否定,要不断的鼓励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对其的认可,这样会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们的质疑欲望。
        二、激起学生的质疑兴趣
        质疑是一件伤脑筋的事情,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不愿意去质疑,更愿意依靠教师的投喂,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让思考什么,学生就思考什么,渐渐地学生失去了自主思维的动力和能力,这对学生深入社会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对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能够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思维高度去设置疑问和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动产生问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我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激起学生的质疑兴趣。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讲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铁球落地的结论,然后又讲了伽利略的质疑,我让学生猜谁的话是对的。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但是又对结果到底是怎样的存在疑问,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顶点。于是,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寻找真相。在阅读中,学生看到了质疑精神的可贵,借此我鼓励学生也要敢于质疑,促使学生的质疑兴趣得到了激发。
        三、引导学生找到质疑之处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常常想提问题,但是又不知从哪里提问题。这时,教师就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从哪儿着手去提问。


课文的题目一般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概括,准确把握课文的题目有助于学生快速解读课文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产生质疑。从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中质疑。文章重点处的句子和段落起着表现中心和突出中心的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质疑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其他的词替换行不行?作者写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去掉行不行?为什么要把这段话当成是文章重点,它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画出一个又一个的问号,有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质疑之处,让学生学会质疑。上课伊始,我板书“钓鱼的启示”,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从题目中能够提出什么问题。这时,学生就会提出诸如“钓鱼获得的启示是什么?”“在钓鱼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作者受到了启示?”等问题。我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找一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有哪些,并将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说出来。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爸爸坚持要“我”放了那条大鲈鱼?”“人生旅途中出现的诱惑人的“鱼”是什么?”等等。这样,我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问题,促使其质疑意识渐渐增强,也渐渐学会了在哪儿质疑。
        四、帮助学生掌握解疑之法
        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了问题以后,不是为了等待教师给出答案,而要自己去想方设法解答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独立阅读去文中找到答案,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而相对较难的问题则可以组织学生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看法和观点。在遇到学生双方意见相左,争执不下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抓住这一矛盾观点,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说出各自的观点,又寻找对方观点的漏洞,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就会获得大大提升。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既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又指导学生面对疑问时应怎样去解答。课上,我边让学生阅读课文边提问,边对问题进行解答。我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寻找简单问题的答案。在学生面对“蔺相如凭“一张嘴”就爬到了高位,这个观点正确吗?”这一较难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虽然每个学生的答案都不全面,但是,当学生把各自的答案说出来时,蔺相如的形象渐渐地饱满、生动起来,答案也变得更加全面了。
        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在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应当对其所需要讲述的文章重点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走入质疑的氛围中,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该文章内容,和文章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询问学生该篇文章的重点语句,并让学生调动大脑思考该重点语句对全文的影响,观察其语句的效用,反复让学生们阅读其语句,表述自身的看法,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对其问题进行质疑,其在理解文章方面也会变得更加的简单。
        总之,质疑能力可以理解成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而小学语文是学生的主要科目,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不但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将小学语文课堂变成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主阵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播下质疑的种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探析[J].姜涵.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4).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研究[J].吴春花.文学教育(中).2012(10).
[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J].乐水兴.才智.2016(19).
[4]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研究[J].吴春花.文学教育(中).201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