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宪法教育的价值与途径 葛春香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葛春香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等,做一个情操高尚且遵纪守法的公民。初中正是塑造人格的关键阶段,学生也处于叛逆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是重中之重,因为其是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不仅能达到引导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的目的,还能使学生树立法治精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宪法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的中国必然

葛春香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实验中学  7117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等,做一个情操高尚且遵纪守法的公民。初中正是塑造人格的关键阶段,学生也处于叛逆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是重中之重,因为其是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不仅能达到引导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的目的,还能使学生树立法治精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宪法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的中国必然走向法制化,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宪法教育;价值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89-0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致力于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推动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新时代发展要求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加大了法治教育在新教材中的比重,优化了法治教育的内容结构,丰富了法治教育的素材,更系统、更形象、更利于学生掌握法治知识,树立法治理念。
        一、初中阶段强化宪法教育的价值
        宪法的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建设法治型国家的基础,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都有适合于本国使用的法律,我国是一个法制型社会的国家,在法律面前无论其身份的高低都享有人人平等的权力,所有的组织和个人在参与社会一切活动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我国的宪法内容,所以作为我国的每一位公民,都必须终身遵守我国的宪法内容。初中生的法律认知比较薄弱,而恰好处于对周围认知的时期,因而强化初中生的道德宪法教育,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全健康合理的法律观念,在生活中以法律作为约束来规范个人的行为,有利于学生成长为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初中生的宪法教育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甚至是侵犯他人权力的,懂得什么事情是违法的,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宪法的敬畏心和不可触犯的价值引导,树立宪法的神圣形象,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法制教育切合实际,不空谈,让学生明白法治就在身边,从而在社会法治中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我国的根本大法。因此,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内容,道德与法制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法制教育应该让学生从早接受教育,在初中就让学生了解法律相关内容,这对于未来我国更加成熟的建立法治型国家和培养一大批具有法治观念的社会青年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初中教学强化宪法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忽视道德法治的想法,认为道德与法治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重要,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必须要对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进行转变,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领悟到道德法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我国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提升的背景下,教师想要更好地转变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就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适应。例如,学生可在上课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网络授课模式进行应用,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达成让学生转变道德法治观念的目标。另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课程,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将宪法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当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对于宪法知识的讲述依然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在课堂中对于宪法内容进行理论性的讲述,没有对宪法内容的具体含义进行系统的解释,也没有刻意的将宪法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造成宪法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空洞乏味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宪法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可以在讲解过程中辅以多媒体的形式,运用相关案例来讲述具体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对于宪法知识联想到生活实际。
        (三)摆脱说教,探索多样化教学
        法治知识特别是一些法律条文对于初中生来说过于晦涩,教师若采取枯燥乏味、硬性灌输的陈旧方式来展开教学,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反感。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周都会开设“我是小法官”的善美课程,教师将教材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提取出来,分配到各个小组,要求组员相互协作、查阅资料、公开审理案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法的积极性,还提高了用法的能力,一举多得。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观看法治专题影片、播放一些具体案例等,让学生对法治知识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容忽视,学校应该积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宪法教育,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在侵权行为发生时可以采取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并且明白自己作为一名社会公民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不触犯法律,做一个具备法律知识、拥有法律意识的青年人,这为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方针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荆玉东.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才智,2019(36):77.
[2]李群.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36):26.
[3]秦洋.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教学策略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36):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