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王蓓
[导读] 分层次教学方式在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推行已久,但是在偏远地区却发展缓慢。本文中作者简要回顾了当代分层次教学的发展状况,探究了国内施行分层次教学的难点和意义,分享了自身在英语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所获成效,希冀对国内城乡地区的英语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王蓓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分层次教学方式在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推行已久,但是在偏远地区却发展缓慢。本文中作者简要回顾了当代分层次教学的发展状况,探究了国内施行分层次教学的难点和意义,分享了自身在英语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所获成效,希冀对国内城乡地区的英语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学生分组  目标分层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84-01

        一、分层次教学在当代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在国外发展较早,美国率先使用和施行后,英国、日本、丹麦等国家的深入应用和普及,促进了分层教学的理论的产生。美国的分层次教育形式多样,有学科分层、分层走班,并实行小班额教学和走班制教学,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突出强调学生的地位,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创新和独立。
        国外大部分分层次教学都采取的是走班制和小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分为几个级别,同等级别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进行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实行流动式教学和管理,无固定的班级。在个性化选修课程方面比较注重并且有了新的进展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差异并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创新意识。
        总体来看,国外的分层次教学日趋成熟,基本形成了稳定的走班选修制下的教学模式。
        二、分层次教学的施行难点和意义
        (一)分层次教学的施行难点
        分层次教学模式是对因材施教理论的深度践行,它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尔后根据这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存在的个体差异,在课前、课中、课后以及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后辅导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因素,最终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但是个体差异性的识别是分层次教学最难之处,因为一个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教师在进行分层次教学时,只能根据学生的个体表现,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但在不同层次内部的组成个体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即使相同个体在不同时期差异也是有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层次划分和课堂教学时,如何正确识别、监测和考量这些差异至关重要。
        (二)初中英语课堂施行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坚持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贯穿始终,确保每个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拥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教师在施教的的过程中要侧重于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发展,即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作为分层次教学实验的重中之重。作者认为在高中阶段,分层次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发展,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小组协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协作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尤其是笔者所在的区域为国家级贫困县,班级学生有成长于农村地区者也有生活在城区的,英语学习水平良莠不齐,采取常规的授课方式不能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因而笔者在课堂上注重分层次教学方式的施行。
        三、施行步骤
        根据相关分层次教学理论和笔者的实践,初中英语课堂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应当采取以下步骤逐步推进:
        (一)学生分层
        主要工作时将学习成绩分布在高、中、下层次的学生进行归类,参考要素包括英语基础、进步和退步幅度、历史成绩记录等,一般从高到低分为A、B、C三层。



        (二)小组分层
        学生分层完成后,继续再将三个层次学生进行分组,实行6-10个人一组。分层分组实行动态变化的原则,即在每次月考后客观上根据学生的成绩、主观上采取学生近期表现,再次划分和调整层次,把B层次中进步大的学生调到A层,C层进步大的调整到B层,表1为初次分层分组结果学生具体去哪个组采取自愿和组变化大小灵活变动,A层前进幅度上的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争取下学期进入学校更高一级层次,基本上一学期调整两次。
        (三)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分组将教学目标分别设定成对应其相应层次的三层目标。如本A层对应发展目标为英语均分在90分以上;B 层学生需达到的提升目标为A层标准,C层学生对应基础目标,逐步提高。
        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的基础上开展内容分层。内容分层根据英语教材,按照学生层次特点确定必学内容和选做内容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必学必备内容,但是每个层次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以后又有相应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最近发展区,这块分层主要采取的策略是把A层学生和B层和C层学生分开做,主要体现在课后的学习活动中。
        (四)学生主导、动态评价
        分层万抽,在授课中突出学生的主题作用,常规授课活动完成后,可由教师将提前设计好的导学案给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经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
        动态评价的目的在于对不同学生学习发展情况、分组分层的合理性见行动态优化和持续调整,确保分层次教学的长期适用性。评价中对于A层学生要求他们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强化,而对B层学生来说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付出和进步,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和A层学生之间的差距和不足,C层学生的评价则以鼓励和发现亮点为主。
        四、成效评估
        总体来看,笔者在教学中所采取的分层次教学方式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成效,不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还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了其身心和谐发展。
        并且通过分层次教学,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统一任务、统一目标的教学弊端,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使教学互动过程动态优化、良性发展,实现了因材施教的功效。
        五、结束语
        一切教育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一切教育活动也以人为核心。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和内容,均围绕学生的均衡发展展开。但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影响,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理念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推行和普及大多流于形式。特别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落后地区,唯分数论根深蒂固,学生自我发展潜力、能力、动力均未有效开发,未免令人遗憾。
        通过推广分层次教学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切实落实到位,我们教师可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问题根源、逐步完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稳定的可推广使用的教学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层次教学中,学生层次的确定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最基层、最重要的核心环节,在分层之前需对学生深入鼓动和解释,杜绝因分层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情绪波动,反使教学障碍甚至纠纷出现。
参考文献:
[1]刘湘萍.新时期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有益尝试.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J],2011(04),
[2]来耀翠.浅谈英语有效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江苏教师[J],2013(24)
[3]顾海燕.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案例剖析.教育教学论坛[J],20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