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情绪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黄雪芬
[导读] 情绪和情感作为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整合性的心理组织,在个体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雪芬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  510640
【提要】情绪和情感作为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整合性的心理组织,在个体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绪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81-02

        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是无动于衷的,俗语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时,总伴随着欢乐、悲伤、厌恶、愤怒等情绪体验。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把心理现象划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品质和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过程;意志过程是认识活动的能动方面和自觉的调节方面;而情绪和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的。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的形式和外部表现的形式,具有极为复杂的神经生理、生化的机制,包括着有机体在心理的和生理的许多水平上的整合。情绪和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并在人的生活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情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采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学习、让学生保持适当的焦虑水平等手段,调节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小学生的情绪表现比较外露,容易激动,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高年级后,情绪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大为减少,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随着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小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他们的情绪状态总体上说是平静而愉快的。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其情绪总体上有以下特点:
        (1)情绪的稳定性在增长
        经过六七年的发展,儿童情绪已基本具有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情绪表现形式。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从游戏转入学习。与游戏相比,学习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儿童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如要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按时完成作业等等。因此,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更经常地产生种种情绪体验:学习活动的成败带来强烈的情绪体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产生满足感,考试获得好分数会因成功而带来喜悦。学习不好,则可能因此产生挫折感,体会到痛苦、悔恨、羞愧等种种情绪。如我今年带的一年级的学生,因为是刚刚进入小学,在适应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很快就适应了小学的学习环境,他们都是非常喜欢上学的;对学习很积极,上课认真听讲,并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 ;对老师也很有礼貌。相反,有的学生在还没有适应环境的情况下,他在上课的时候也是左顾右盼的,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放学回到家,都不知要做哪些作业,甚至第二天都不愿意来学校读书了。
        大家都知道,一年级最基础的是拼音,最难的也是拼音,要学好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加上学拼音也是很枯燥的,刚从幼儿园出来上一年级,学生还是在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在学拼音的时候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就能让学生学得更有乐趣。如,我们在上声母“ b p m f ”的时候,我先在上课前放一段课件里的音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之后,我用字母卡片和学生复习单韵母,然后,我告诉学生单韵母宝宝觉得孤单了,它们要出来找朋友了,学生们觉得很奇怪,怎么字母宝宝也会想找朋友呢,它们找谁做朋友呢?孩子们好奇极了,带着这些好奇心 ,学生们就很想知道老师接下来的环节是什么了。把学生的好奇心引起来之后,紧接着就是把“ b p m f ”这四个带着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字母卡片出示给学生,通过把字母拟人化,让孩子对它们产生兴趣,然后利用不同形状的字母卡和学生玩字母拼读游戏,例如:我先把我的游戏规则说出来 ,我先出示一个声母,让另一个学生出韵母中的任何一个,如:(师:“我出一个p” ;生:“我出一个ó”师、生:“pó”)谁先拼出来,谁就赢了。刚开始时,学生还没掌握好,通常都是我先拼出来,等学生差不多掌握了,我就会故意输给学生,而学生则会觉得自己很棒,越玩兴致越高,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字母的拼读规则。


四十分钟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还不会觉得累,觉得很快就过去了。
        (2)情绪的内容在不断丰富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个人的智力发展,若以他17岁达到普通智力水平(算作100%)相比,4岁时达到35%,4岁至8岁又增加30%,剩下的20%是在8岁至17岁获得的。
        早期的学习是成长后的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它对后来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儿童具有很大的潜在能力,教育应当使这种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如果不在这种潜在发展的最佳时期给予发掘和培养,就会错过机会,使儿童的发展不能达到他应有的智能水平,这就是早期教育的理论根据。
        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儿童在不断丰富的环境中已经自发地接受了更多的刺激,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头脑,为了使人们能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就要不失时机地抓好早期教育。“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促使一个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人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主动、持久。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智慧的火花,要珍惜和培养它,儿童的智力是在好奇一一满足——好奇中得到发展的。
        (3)情感的深刻性在发展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民族精神的体现,人类睿智的聚焦。语文,向人们展示的是五彩缤纷的自然世界,纷繁复杂的情感世界,蕴涵丰富的哲理世界。理想的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走进这些世界之中,去享受民族文化,汲取民族精神,吸纳人类睿智的过程。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作者凭借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丰富的精神生活,揭示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的经典作品,都是语文和精神生活高度统一的经典之作。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解读中,进入文中,深入境里,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智慧去感悟语言,把阅读过程当作和作者交流,与作者交心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语言吸纳和语言表达的快乐,使师生双方都能从中体验到精神享用的幸福和心智拓展的快乐。
        (4)道德情感逐步发展起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他认为个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有血有肉的心脏。这说明道德情感有其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小学生的集体活动中,儿童的集体观念得到增强,产生了集体荣誉感;同伴关系的深入,使儿童产生了友谊。在小学生的各种情绪活动中,令人瞩目的是小学生的各种高级情感迅速开始发展,并在小学生的情绪生活中明显地表现出来,如与同伴产生友谊感,在掌握一定道德原则、形成一定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开始产生了道德感,通过学习活动发展了理智感等等。
        情绪稳定一般被看作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所谓情绪稳定,主要是指一个人能积极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短时间内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化。他不大会时而心花怒放,转瞬又愁眉苦脸。
        情绪在课堂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认识到了这一点,我都会在上课前先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如果学生的情绪是愉悦的,我也会和他们保持一样的情绪让我们的课在愉悦中进行;如果学生的情绪还没有调动起来,我不急着上课,我会在上课前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 ,或讲一个笑话,或让学生猜猜谜语,如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一进课室就发现同学们的积极性不高,我不动声色,像平常一样,等学生们安静下来后,我就出示一首儿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说话。”先让学生们读这首儿歌,然后告诉他们这首儿歌是谜语诗并让他们说出谜底。其实,这个是很容易的,学生们听了后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并轻而易举地说出了谜底是“手”。我顺势就表扬了他们,这样下来,学生们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我再把今天要学的另一首谜语诗展示出来,开始我的“正课” 。这样 ,虽然“浪费”了一点时间 ,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年下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们都很喜欢上我的课,我也能在课堂上保持愉悦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