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复习课生成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李慧 郭亚男
[导读] 在初三数学复习课程中应用生成教学策略,能够遵从着学生的价值导向,以部分学生的具有创新性的想法或者是意见作为引子,及时调整或者是改变留有一定空白余地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复习课程具备有更高的效率,也能够更为生动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也因此,如何将生成教学应用于初三数学复习课程中,就需要基于教学经验进行以下探讨:

李慧  郭亚男    四川省双流东升一中;四川省双流东升二中
【摘要】在初三数学复习课程中应用生成教学策略,能够遵从着学生的价值导向,以部分学生的具有创新性的想法或者是意见作为引子,及时调整或者是改变留有一定空白余地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复习课程具备有更高的效率,也能够更为生动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也因此,如何将生成教学应用于初三数学复习课程中,就需要基于教学经验进行以下探讨:
【关键词】初三数学复习课;生成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34-01

        一、初三数学复习课的现状
        目前初三复数学复习课具有理论知识容量较大、涉及的理论知识点较广,同时学生也具备有充裕的时间做题等一系列优点。此时在中考的压力下,如果数学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能力,及解题经验,能够以此作为指导,应用合适的措施帮助学生快速寻求正确答案,并且使学习过程更为高效优化。但是其中也存在了一部分的弊端,比如说在初三数学复习课,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讲解还是在数学试卷例题解答过程中,大多都由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此时没有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如此重要的中考也也给教师一大压力,此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乐于花费大量时间多讲述基础知识,不落下一个知识点,希望能够借由此种方式,运用题海战术,多次重复记忆,提高复习效率。但是事实上,此种教学方法之下,学生记忆的知识点更多,面临的负担更重,由此降低了复习效率,也会由于教师讲述的复习内容及讲述的题目没有紧紧结合如今的时事政事,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并无太大联系,导致题目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及变化性,也没有针对性及突出重点,最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沉迷于题海战士中,在面临相同题目或者是考察相同知识点的题目时,也无法快速解答,此时会由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及合作,渐渐对于数学失去了热情及信心。基于以上初三数学复习课的现状,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复习课具备更高效率,是如今每一名数学教师刻不容缓的职责。以下是将生成策略应用于初三数学复习课中,提高初三数学课堂复习效率的探讨及实践策略。
        二、初三数学复习课生成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
        (一)教学内容设计留有一定弹性空间
        在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应用生成教学旨在于通过展示出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及探讨,从而留有一定的空白空间,便于设定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也能够规范其中应用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一般人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那么在生成教学策略应用之后就可以简化备课步骤,甚至是不需要备课。但是如果在备课之前没有严格周密的拟定课堂应用的教学内容及方法,那么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发挥本身引导作用,实现有效的引导以及动态的生成。同时在应对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深层次思考时,教师无法游刃有余;在解答一部分具有相当严密性的问题时,教师应用的教学语言及解题步骤等也无法周密完全,会导致学生无法在解题过程中不错失一个步骤。


因此在教学设计阶段中应用生成教学,就要求教师采取措施凸显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还创设出一定的条件,充分做好备课工作,留有一定弹性空间,设计复习课的教学内容,便于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进行动态生成。教师也可以根据生成策略动态的调整,预设目标并且适时的更换复习课的主体,及时的生成教学流程。
        (二)捕捉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初三数学复习课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经过严密的思考和精密的计算之后,在解答某一典型性问题时,很有可能会超脱于本身理论知识的限制,利用部分标新立异的解题方式及构思,或者是应用的解题步骤及方法经验严密而又有迹可循,能够完美的解答问题。针对于这一别出心裁的奇思妙想及创新性思维及想法时,教师首先需要肯定该学生的回答,并且善于捕捉在课堂中随时生成以及随时变动的一切能够简化解题步骤优化解题方法的信息,经过总结归纳后渗透入下一次自习课课堂设计过程中去,进而灵活多变的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活动。也可以将任何一个随机事件转变为活灵活现的教学资源,更好的为复习课服务。同时还必须具备有一定的能力在灵感出现时及时捕捉并将其应用于课堂中的重点及关键点,鼓励学生展示本身的创新性思维。如果学生的解题错误,也必须给予宽恕及鼓励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真知灼见也需要持肯定态度,以此激励学生燃起智慧的火花。并且在学生取得一定突破时,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讨,纵深研究,通过延伸归纳并且拓展已有问题,寻求更多的数学模型,使问题更为简化。
        (三)鼓励学生持质疑态度
        一切学科的进步及发展都是由人持怀疑态度,推翻前人遗留下来的重重大山不断推动的,无论是何种学科,前人留下的原理概念或者是公式并不总是正确的,仍然可能会留有一定的不足或是漏洞。在初三数学课堂中也是如此,无论是课后习题,或者是每一次课堂测试中,教师所提供而来的标准答案,也并不总是正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给出的标准答案或者是解题步骤、思路或是流程等始终持怀疑态度,在答案或者步骤与自己的答案冲撞时,需及时指出并且发表不同的具备有创设性或是创新型的意见,防止师生形成定势思维。此时,教师也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使学生在自主的解答及探究中,创造发扬本身的创效性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以此也提高本身的创新能力。
        将生成教学应用于初三数学复习课程中能够从怀疑入手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验证,并且经过小组内外的讨论,从而解答疑惑。在之后复习课中进行的一系列研究、验证、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建构起科学合理严密周全的知识网络,在初中复习课程教学设计时有一定弹性空间,捕捉学生创新性思维,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此进行动态生成,将一切的创造性思维化为可用,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一整个转化过程视为复习课程中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陈春艳. 解析初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策略[J]. 新课程导学, 2018, 000(012):P.65-65.
[2]邵琴. 动态生成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实施[J]. 文理导航, 2019(3).
[3]张昌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策略的研究[J]. 天津教育(下半月), 2018, 000(010):85,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