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文本的选择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朱艳
[导读] 群文阅读突破了传统单篇阅读的局限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更丰富的篇章内容。文本的选择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的把握、文本组合结构性的把握是群文阅读教学文本选择须注意的两个问题。

朱艳   青川县乔庄镇中心小学校  628100
【摘要】群文阅读突破了传统单篇阅读的局限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更丰富的篇章内容。文本的选择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的把握、文本组合结构性的把握是群文阅读教学文本选择须注意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文本选择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32-01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不同于以往传统单篇阅读,它可以以点带面,采用横向知识结构引导,实现纵向挖掘学生潜力的教育目标。文本选择对群文阅读的开展而言十分重要,文本的规律性和多样性是群文阅读的必要条件,如何选择优秀的文本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开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群文阅读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拓展知识储备,通过阅读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奠定文化基础,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因此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阅读议题,选择文本,组织群文阅读流程,收集阅读回馈,才能使群文阅读更加高效,更有针对性。准确把握群文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师的机械性灌输教学模式,给了学生相对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而学生的学习场所也并不局限于课堂,因此要将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更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准确把握群文阅读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群文阅读教学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多文本阅读,在文本的组织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应该将具有内在规律和一定联系的文本排列组合在一起,并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其文本特点和规律。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要在学生认知出现偏差的时候适时引导,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不断探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教学,单元内四篇课文有部分段落具有相似的特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找出这几个段落,思考其共同特点,总结规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准确把握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点梳理能力和解构能力。在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中心思想相似或相同的文本梳理归类,联合教学,并且定期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考察整理,看学生是否能够自行归纳知识点,把握文章主旨,区分不同类型文章。在群文阅读的研讨环节,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主交流分析文章思想。例如在学习《落花生》《珍珠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钓鱼的启示》等文章时,教师会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抛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是如何解决的呢?”引导学生踊跃回答,进而引出议题,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找出答案。



        二、确保文本组合的结构性
        1.文本选择要基于议题
        如果说群文阅读是一个体系,那么议题就是带动这个体系运作的“点”,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议题这个“点”,以点带面,排列文本。每个子文本都相互关联却又独立存在,共同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模块,每个文本的设定必须基于议题展开,不能脱离议题中心。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咏柳》时,同步阅读《惠崇春江晓景》《春暮》《游园不值》《江畔独步寻花》等古诗。阅读议题是——赏析古诗中的春日美景,选择的古诗词都是和春日相关的、描写春日景色的名篇佳作,但是具体的描写内容又不尽相同。有的描写的是初春的风光,有的描写仲春的万物复苏,还有的写暮春的鸟语花香。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也有一定区别,有人惜春,有人赞春,有人喜春。虽然描写的都是春日美景,但是意境却有很大的不同。在“古诗中的春日美景”这一议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读到了不同的春天,感悟到了不同于当下春日的另一片风光。
        2.文本选择要丰富多样
        多文本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接触更多精彩的篇章,利用多样本拓展学生知识面。所以文本的排列组合必须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聚焦文本规律,提炼典型素材进行汇总排列,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特点和表达技巧,对不同结构的文本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整合同类素材后,针对议题要求,要对任务群内同一主题下的不同类型问题进行区分比较,使学生能够更细致地梳理各种类型文体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博览群文,拓展知识储备。
        在文本组织时,可以从文本的内容丰富性和结构丰富性两个方面着手。不同的文本风格迥异,在组织文本时可以将同一个作家的系列作品进行汇总整合,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文风、写作特点及写作背景,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拓展学生的知识层次。
        例如林清玄的作品,在小学阶段有《桃花心木》《和时间赛跑》,可以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学习,了解林清玄的人物背景,结合文章分析其写作特征和个人风格。教师引导学生解读篇章中的好句好段,比如:“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笔触细腻清新,在感慨祖母离世的同时,也在劝诫读者珍惜当下。除此之外,也可以针对同一个主题,汇集多篇不同时代背景、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创作风格的文本。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余光中的《乡愁》等,古诗和现代诗歌的交融,相隔千年却都在表达同一种情愫——思念家乡。除了文章的撰写风格,还可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名著、国学经典、古文古词、小说名篇、经典寓言等,让学生随着阅读培养文学心性,接触更多的古代经典和世界经典,拓宽眼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奠定文学创作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
[2]张亮.开展群文阅读培养核心素养[J].文教资料,2019(26).
[3]张建云,孙佰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27).
[4]胡爱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模式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
[5]陈雪晴.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