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王爱华
[导读] 新课标课改明确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以及物理技能,了解基础物理知识探究过程,从而更好的感受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的影响。因此,在未来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未来学习的重点目标。本文主要针对于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

王爱华    山东省威海市第九中学  264200
【摘要】新课标课改明确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以及物理技能,了解基础物理知识探究过程,从而更好的感受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的影响。因此,在未来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未来学习的重点目标。本文主要针对于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29-01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想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整体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引导。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探究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整个物理知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探究能力。
        1、注重兴趣培养,鼓励学生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以及枯燥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显得死气沉沉,对于学习不会引起太大的兴趣。究其根本可以发现,并非是物理知识过于复杂,导致学生学不懂,而是学生不愿意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对于物理学科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兴趣非常关键。想要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探究兴趣,首先教师需要将物理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设立教学情景,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光这一课程时,由于光属于一种摸不到的物体,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不能够仅仅落实在枯燥的语言引导上。教师可以关闭教室的门、窗户、窗帘,随后询问学生如何才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下发现对方?学生就会想到使用光源进行照明,而这一教学步骤也就引出了物理教学中光源这一物理概念。除此之外,在另一章节色光的混合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出问题,红黄蓝这三种色光中,任意两种进行组合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颜色?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将会进行自我实验探究,从而了解三原色的相关知识[1]。
        2、注重方法引导,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构建成为知识体系,这一过程被称为学习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的面对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是需要充分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拥有提出问题的勇气,当下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教学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知识灌输,学生已经失去了提出问题的勇气以及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构建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增加提问兴趣,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构建出课堂气氛,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索。例如在学习动能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动能的概念以及动能的实际大小定义往往会存在错误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物理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现象的观察来了解物理相关知识,教师需要在学生实验之前对学生设立出相关问题:同一个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时,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这两大问题的出现,就代表着物理中动能的大小和动能的相关概念,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化的理解与思考之后,对于这两大知识点也就能够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猜想验证的学习思维,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实践来不断验证,能够更加深刻的印证学生的学习知识点[2]。
        3、加强师生互动,合作参与探究
        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的身份是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对于自身物理学习的探究者,只有确定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发挥彼此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杠杆两端的螺母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这一问题的出现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方向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是说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与总结之后,会提出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是学生对于自身物理知识进行反复验证后得出的结论。因此学生对于自身物理学习来说,主要的作用在于对自身物理知识进行不断的挖掘与探索。针对于这一学习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进行深入化学习,也需要设立不断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对杠杆知识进行深化了解之后,通过教师的问题,学生能够导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从而实现更加深刻的教学[3]。
        4、联系生活饮用,动手实践探究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明确物理知识的源头来自于生活,最终的学习目标也应该是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来理解物理知识,随后也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例如在学习家庭电路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作业过程中使用测电笔或其他电工工具对整个家庭电路进行检查。又比如在学习照相机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纸板、胶水等等工具来制作照相机模型,这一学习方式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除了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以物理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例如生活中的老花眼镜是物理中的凸透镜,而近视眼镜则是物理中的凹透镜,通过这样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相当于在进行物理知识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整体理解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未来初中物理的发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探究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引导,让学生参与探究中,从而将传统被动学习转变成为当下的主动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包艳辉.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5):88.
[2]黄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多解、多变、多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3):84.
[3]谢东英.论初中物理教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和过程[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2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