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情境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徐艳红
[导读]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如此一来,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因此,采取何种教学举措才能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以切实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已然成为高中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做些总结,以望激活化学教学活力。

徐艳红   新源县第二中学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如此一来,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因此,采取何种教学举措才能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以切实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已然成为高中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做些总结,以望激活化学教学活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24-01

        新课标明确强调教师在组织高中化学教学期间,需要重视课堂气氛和环境调整,为了向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侧重于课堂情境有效构建。根据学生兴趣需求,合理创设化学情境,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教学问题之一。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多媒体情境,是高中化学领域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化学课程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图片和视频,并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深刻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知识点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借助多媒体构建直观的动画情境,从而实现高中生动态的学习。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化学反应动画。在动画中,向学生展示双氧水、氯化铁、冷热水以及二氧化锰等化学材料[1]。通过演示动画让学生观察化学现象,并从具体的实验现象中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通过视觉感知和思维发散,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深层次的探索活动当中,保证化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同时,针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化学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构建化学模型,从而为学生深入理解提供便利条件。比如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苯的化学结构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具体模型,对苯的化学结构加以了解,从而正确掌握苯的化学式,夯实学生化学知识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习思维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合理设计问题情境[2]。讓学生在具体问题的启发和引导下,对化学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从而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因此,化学教师要掌握好提问的艺术,以及问题探究的方式,以便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到化学问题探究活动当中。


比如说,教师在围绕“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展开课堂教学时,可以合理设计课堂问题,即哪些因素影响反应速率。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堂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在化学课堂上,小组内部成员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提出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可能影响反应速率。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以上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如此一来,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化学学习思路和目标会更加明确,学习效率也会有效提高。
        三、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是高中化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实验情境的合理构建。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自主探究空间,从而实现高中生化学实验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需要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演示教学思想,而是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即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当中。让学生深入体会实验情境,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实验原理。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镁条、铜片、果汁、导线等相关实验材料,进行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实验[3]。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能够深入掌握原电池化学原理,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创设生活情境,提高社会意识
        众所周知,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生活情境的合理构建。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核心素养教学改革。首先,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进相关的生活案例,透过生活现象发掘化学本质和原理,从而丰富学生化学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海带制碘”相关化学内容时,可以将生活中的具体操作和应用技术和工艺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对海带制碘化学原理以及相关的操作经验加以了解,丰富学生生活常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布置生活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对化学原理和内涵加以理解。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糖类和蛋白质的性质”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土豆、面包等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也可以根据生活常识,搜集哪些物质含糖量较高,哪些物质蛋白质含量较高。这样,既能实现化学知识的有效巩固和强化,也能够丰富学生生活常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总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想获取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在充分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具体内容,不断探索和寻求有效情境的创设方法,以便能够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化学教学服务的有效情境。
参考文献:
[1]赵霞.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化学课堂:浅谈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181-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