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审美体验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陈玲
[导读] 如何将以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自觉的融入到我们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是我们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中小学的音乐教学首先应该从感性出发,注重积极情绪情感的酝酿、渲染、学习、表达和升华,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多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尽量避免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等做思辨性的讲解和灌输。在体验式的音乐课堂中,教师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构建立体的多维课堂,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审美情感

陈玲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舒坪小学校  643000
【摘要】如何将以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自觉的融入到我们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是我们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中小学的音乐教学首先应该从感性出发,注重积极情绪情感的酝酿、渲染、学习、表达和升华,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多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尽量避免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等做思辨性的讲解和灌输。在体验式的音乐课堂中,教师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构建立体的多维课堂,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审美情感得到更好的激发。那在音乐课堂中以怎样的方式进行音乐审美体验呢?浅谈我在音乐课实践中的一些探索:一是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活动体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能真正感知音乐的审美艺术。三是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让学生成为音乐编创的主体,培养学生创造力。
【关键词】审美体验  学习兴趣  活动体验  主体性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60-02

        伴随着音乐的课程改革,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以审美为核心一直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如何将这一理念自觉的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是我们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当然,作为热爱音乐教育的我来说也是在不断学习、积累中探索与实践着。那么在音乐课堂中以怎样的方式进行音乐审美体验呢?
        首先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应该从感性出发,注重积极情绪情感的酝酿、渲染、学习、表达和升华,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多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尽量避免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等做思辨性的讲解和灌输。其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下能更好地接收和内化知识以实现预期的效果。体验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自由性,课堂组织不拘泥于教材的约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在体验式的音乐课堂中,教师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构建立体的多维课堂,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审美情感得到更好的激发。接下来就浅谈我在音乐课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一、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再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
        首先我会在课堂中将座位的模式进行一些调整。座位模式是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座位排列,单调刻板,久而久之只能让学生感到纪律的约束。我为了让学生在每堂课走进教室都能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氛,唤起学生们的学习愿望,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科学的设计半圆形、圆形、方形等座位模式,有时因活动需要,干脆移开方凳,师生围坐在地的中央,尽情的演唱与活动,在执教一年级《秋天来了》音乐新体系新教法示范课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完全让孩子们脱离了方凳,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几个小圆以及在音乐中变换队形等方式,让他们在相对放松与新颖的活动中互相交流、感受秋天、感知蚂蚁,在自然的、开心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建立恒拍感、感知音的高低、增强注意力的集中、感受团结协作等等,从学生们兴高采烈的学习中,我知道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全新、自由的座位编排方式。
        其次我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境,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实体验,这样就会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和求知欲走进音乐教学课堂,从而达到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教学目的。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课中我首先做了故事导入“在茂密的森林里要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城堡里的小熊和从波兰远道而来的小洋娃娃都收到了请柬,他们要合作完成一个节目。首先他们要学会一首歌曲,你们能帮助他们吗?”请同学分别扮演小熊和洋娃娃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歌曲。在接下来的歌曲学习中同学们热情高涨,并在随后的角色和舞蹈创编中都表现得很积极,也很出色。
        二、以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活动体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能真正感知音乐的审美艺术。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知识灌输。


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应和情感的体验,并在实践中感知获得音乐知识和审美艺术。
        在低段年级课前律动的环节我会根据当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放松地、自然地融入到音乐中。比如活动“手足情深”,第一遍老师即兴弹奏一段音乐,学生仔细聆听音高,老师弹到高音区的时候分别用自己的手指、手臂、手肘随音乐活动,当老师弹到低音区的时候分别用自己的脚趾、膝盖、腰部随音乐活动。第二遍我让两个同学面对面站立,同样老师弹奏高音区或者低音区,一个同学根据老师给的音区即兴动作,另外一位同学用相反的音区部位模仿。高音区和低音区对应的动作为:手指对脚趾、手臂对膝盖、手肘对腰部,也就是上半身的动作和下半身的动作相对应。活动中学生们很愿意参与进来并且会专注的去聆听音乐,在初步感受音的高低同时,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开始有些同学对音的高低是没有概念和体会的,随着活动的参与增加和累积,他们对音高的敏感度在慢慢加强,在后面的课程中会更积极的专注的聆听你所讲授的内容。
        而在高段年级的课前律动中我会选择活动“镜中人、梦中人”,让学生们随背景音乐比如《布拉姆斯圆舞曲》单手或双手画圈,让学生体验音乐中的乐句,随着音的高低、强弱,变化动作高低和动作幅度。在实践中每个人都动作都会有差异,每一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有所不同,没有绝对的准确,只要他们参与体验就好。个人体验之后还可以让他们双人体验,也是两人面对面,首先一人随音乐画圈,另一人观察同伴画圈,再进行两人手掌对手掌,由一位同学主导画圈,另外一人体验对方对音乐的态度,体验对方内心的音乐感受,然后交换。这是一个放松的活动,能让学生快速地放松下来,融入到音乐之中,双人的活动增加了学生音乐的交流。同时不同乐句用不同的手,不同力度、不同音高用不同的位置,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记忆,并不知不觉给音乐分了乐句。整个过程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让学生成为音乐编创的主体,培养学生创造力。
        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那么编创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创编活动能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旋律、节奏、伴奏、歌词等进行创新,更容易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课堂中。
        在低段年级《乃哟乃》一课中,构成歌曲旋律只有1 3 5三个音,在学生们学会歌曲和旋律以后,我用一个道具和他们一起做了创编活动,教师用一根木棍示范,双手拿住两端,把木棍举到身体的膝盖、腰部、头部来对应表示1 3 5。然后我随意唱单音,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笔来表示相应的位置。学生熟悉音的位置以后,随意打乱三个音,并把三个音连起来唱,让他们做连贯的动作,层层深入,再做接龙的编创活动,学生们依次唱出并比出他们所创编的音。实践中学生们很感兴趣,不断在思考和尝试,当然中间也有同学个别音的音高不准,但是我会鼓励他们的积极创编并及时纠正让他们再唱一遍正确的音高,在创编中不断巩固三个音的音高。
        在《小蜻蜓》一课中,同样一开始我让学生们摆脱了凳子的束缚,分组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音乐小蜻蜓”活动中,第一轮让他们跟随老师弹奏的背景音乐《小蜻蜓》做小蜻蜓的飞舞的动作在教室里自由的舞动,音乐停止动作停止,可以自己创作动作,自己找飞舞的空间,创作飞舞的动作。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一般会跟随别人的动作,当然也有会极富个性的动作出现,这个时候就要提示同学们在群体中找出亮点人物,带给大家创作的灵感。根据课程情况可以进行第二轮升级活动,除了小蜻蜓的动作,可以让学生再模仿水里的生物。这个动作创编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很快会融入到音乐中,对接下来歌曲的学唱产生浓厚的兴趣。
        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限,也是我预期没有想象到的,他们会竭尽全力地投入其中,并做得很棒,过程中看到他们脸上流露的渴望、自信与愉悦,作为老师的快乐与满足感油然而生!
        在音乐新体系新教法的背景下,作为一线音乐教师的我们一直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着,我一直秉承着“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视觉、听觉、肢体感觉等多角度感受和学习音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锻炼其综合协调能力,培养其情操。今后我将会继续学习与探索,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在音乐课中推动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展,促进教学效果的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孩子们真正喜欢音乐课,享受音乐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