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林作敏
[导读] 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项终身受益的事情,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广大教师高度重视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根深蒂固,真正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林作敏   广西岑溪市糯垌镇昙海中心小学  543200
【摘要】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项终身受益的事情,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广大教师高度重视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根深蒂固,真正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兴趣引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49-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的教学理念中最重要的一项。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小学生本性贪玩,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专注力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喜悦感,收获知识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带着问题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关系也是相对重要的一个因素。大家应该都有体会,以前上学的时候会有老师的性格特别好,因此你对他教的这门课也能产生很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性格各式各样,你如果能够观察并发现他们,从细小的方面关心他们,肯定可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我小时候是一个非常内向自卑的人,心底是害怕老师的。不敢和老师问问题,不敢和老师讲话,更别说和老师能处成朋友关系。我有一个数学老师,他发现我的这个问题就跟我说,你可以把老师都当成朋友的,其实我们都是平等的,你不用害怕我们。他在课堂上也经常叫我回答问题,会在班上表扬鼓励我。我慢慢的从自卑中走出来,对自己也有了一些信心,对学习也有了兴趣。在教学中,就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人与人的交流和谐,学习的过程也是相对快乐的。对于这些小学生,我们要从正确的方向引导他们,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教他们,以朋友的方式相处。我想这样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在课堂中,学生需要轻松快乐的氛围。所以教师要收起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用幽默诙谐的话语传授知识,教育家捷尔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他才能教育孩子”只要我们和学生用心交流,肯定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课堂。
        二、趣味教学法,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是否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趣味教学就打破了旧时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俸验,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就会积极深入思考,这样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例如,在教学第十一冊《利息计算》时,我就对学生说:“上课之前,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私人秘密,不过,大家得答应帮我一个忙,怎样?”由于要讲的是关于老师的秘密,学生们兴致盎然,不加思索地回答:“好!”接着,我又说:“我在银行存下1000元整整2年了,年利率是2. 4070,利息税按利息的20%缴纳,下班后我就把本金和税后利息都取回。请大家帮我算一算,我应取回多少钱?”顿时,课堂就热闹起来。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学生们就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自觉地翻开书本学习利息计算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理论,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越鲜明,求知兴趣就越浓厚。
        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构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例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首先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当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8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也是18平方厘米时,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与底和高有关系呢?如果有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猜一猜。这样,教师成功地造成了学生大胆猜想,并急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
        四、巧妙设疑,使学生产生学习神秘感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但兴趣的诱发不能靠空洞的说教,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疑点设在新知呈现前,使学生疑中生奇,疑中激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课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先做游戏。”一听做游戏,学生顿时精神振奋,我说:“同学们只要说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老师立即把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说出来,如果不信,当场演示。”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画呀,量呀,总想难住老师,可老师对答如流,学生大为惊讶,怎么回事呢?简直神了,这里面肯定有绝招。于是,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种迫切渴求知识的情绪将伴随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又如在教学“能被三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项终身受益的事情,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广大教师高度重视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根深蒂固,真正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