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程琳
[导读] 现今社会的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要学习到应学的文化知识,还应受到到良好素质教育,使其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而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又占有主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会使学生建立起远大的理想以及深厚的爱国情操。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时刻进行德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程琳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岩洞寺小学  445400
【摘要】现今社会的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要学习到应学的文化知识,还应受到到良好素质教育,使其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而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又占有主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会使学生建立起远大的理想以及深厚的爱国情操。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时刻进行德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引言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播,却弱化了对德育进行渗透,有些甚至直接忽略掉。对德育教育的意识淡薄化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数学教材编写的特点出发,合理利用科学教学德育的方式,使数学教学中德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从思想到行为进行转变,也让德育教育生根在数学教学之中。
        一、依据课本教材内容进行渗透
        在小学数学的课本教材之中,包含有很多关于德育的因素,数学教师在授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课本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挖掘,改善授课过程,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与教材相结合及时的进行德育渗透,在一般情况下,教材中的题意与数据、概念、定律、公式、法则、插图插画与统计报表、数学家生平事迹以及数学历史等等其中都含有德育的成分。教师通过教材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深入了解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高尚品德及其卓越贡献,以及祖国发展历史上的杰出成果,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对于生长在中国的自豪感,进而加强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比如中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成为了世界历史上将圆周率计算结果精确到六位数的第一人,对比于国外的数学家,这样的精确值提前了一千多年;还有中国魏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刘徽,他研究的“九章算术”、“极限思想”以及“祖恒原理”等,在后来的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起到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与认知,使学生对我们的祖先心生敬意,加强对学习的热情并树立远大且崇高的理想。教师还要教育学生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爱祖国的人民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教学时,结合小学高年级所学的“百分数”深入介绍中国的土地,仅用占世界耕地总面积5%土地,来养育世界上20%的人口数量,并且国泰民安,国民生活幸福,以此来进行国情教育,再利用土地沙漠化面积的比例,教育学生要学会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以上种种对课本知识的利用,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目的。进而提升德育的深入渗透。



        二、在授课过过程中以及练习时适当进行渗透
        与实际授课中的德育教育相结合,不但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能有效激起学生认真学习的兴致,例如,教师在授课中,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就可以利用贴近生活的内容来引导学生:爸爸妈妈们辛苦工作,赚钱的不容易,“平时有没有给你们零花钱?”,“三元”“两元”、“一元”、“五角”……通过这样的问答活动,学生们的兴致就会高涨,开始讨论零花钱的问题,不仅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赚钱的不易,还会对学习内容“元角分”得以运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不同于语文等其他文科教学,数学课没有固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重点,还要在其中找到德育因素时刻进行渗透。教师在练习时,教师可以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巧妙的进行德育渗透,即可以巩固知识,还起到了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的目的,如在设计应用题时可以这样出题:“三年级的同学组织每个星期去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一次,班里一共48人,分成4个人一组,一共能分几组?”在练习开始前,先提问同学“有人愿意去帮助孤寡老人吗?都谁做过类似的好人好事请举手说一说”,这时有做过好人好事的同学就会踊跃的举手说出自己做过的好人好事,而没有做过的同学也会在心里默默赞同这样做的同学,之后再在让学生根据他们做过的好人好事,自己进行设计例题并做出解答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开动脑筋,对知识加以巩固,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做好人好事的快乐与美德。而对于“学困生”“后进生”,教师更应加强对其的注意与鼓励,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被关爱,提升其积极学习的心态,不至于孤僻,厌学,进而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师言传身教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重在教师,小学生的头脑,书本知识是填不满的,学生的所见所闻更为重要,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小学生没有接触过复杂的社会,本性都是善良的,因其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人格品质也会走上不同轨迹,要是不能从小好好教育,其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转变,甚至变坏,所以为了小学生的本性不会变坏,教师就要更急专心教育孩子,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接触最多的也就是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活生生的标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这句话意义深远,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让学生敬慕,更要在政治素养以及道德修养上,有一个优良的生活作风与行为习惯,严于利己、谦虚谨慎、乐于助人、仪表端正以及用语文明等等,这些好的行为品德都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小学生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会使学生耳濡目染,会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影响,进而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文化价值观起到重大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数学教学中挖掘并抓住德育渗透点,从而对学生进行优良的品德教育,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效提升其智育、德育的发展。这也是在为新世纪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而服务。
参考文献
[4]刘陶挺.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147.
[5]关永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例谈[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0(02):53-56.
[7]杨玉梅.略论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18-119.
[13]郭红卫.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