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作业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傅梅斌
[导读] 2011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促进我国物理教学领域实现长足的进步,各地开展的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便属于其中代表。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物理作业领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并对初中物理作业校本化的实践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期望论述内容能够给同行带来一定启发。

傅梅斌   福建莆田第十三中学  351152
【摘要】2011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促进我国物理教学领域实现长足的进步,各地开展的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便属于其中代表。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物理作业领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并对初中物理作业校本化的实践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期望论述内容能够给同行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初中物理作业;校本化;实际研究

        近年来,各地开展的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多数将精力投放在课程教学领域,而对作业校本化的研究有所忽视。其实,初中物理作业领域长期存在的习题量多、活动少、质次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了扭转这一现状,就需要运用新课标理念,开展对初中物理作业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优化发展。
        一、初中物理作业领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习题多、活动少、质次
        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但是,当下多数的初中物理教学,都是把学生的素质提高抛之脑后,仍然围绕应试、分数开展,这就使得让学生“刷题”成时尚。在物理作业的安排上,缺乏作业的设计与精挑细选,多数存在量多、活动少、质次的问题。一是多为用纸笔完成的习题,而少有亲自动手的探究活动,一些涉及实验的内容教师也往往要求学生围绕习题进行作答,这显然违背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忽视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二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范围存在。教师总是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课后作业、习题册、模拟试题、各地往年的考题等都会涉及,而这些作业中内容的重复、题型的相同、方法的重用、层次的等同,比比皆是,精选精练没有落实,反复练习、机械操练让学生苦不堪言,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使学生失去了完成作业的兴趣。老师们自认为“灌”得越多越有效,因为“问心无愧”;“磨”得越多越有效,认为“功夫不误砍柴功”;“考”得越多越有效,基于“演练可以提高战斗力。这显然是违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1]。
        (二)作业布置与讲评缺乏自主性
        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尊重学生的意愿。因此作业布置的选择性也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要求。学生只有在了解自身需要什么样的作业,哪个方面的作业需要加强的基础上,完成的作业才是符合胃口、才能有效和高效。可是,一直以来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判断,去给学生布置作业,很少会出现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况。在作业讲评上满堂灌,读题、分析、解答全由教师一人完成,课堂上学生缺乏参与。教师卖力的讲了,学生认真的听了,过几天全忘了。下次遇到相同问题学生还是不会,教师还是要重复劳动。究其原因:内容上太随意,没有目标,评讲随意,课前不做准备,上课拿起题目就讲,想到哪里讲哪理,讲到哪儿算哪儿。讲评过程中平铺直叙,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不重视过程,不讲方法,以题论题,缺乏联系,为了讲题而讲题。
        二、初中物理作业校本化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作业的方向和目标
        为了解决初中物理作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同时实现作业校本化。需要做的便是明确作业的方向和目标,建议物理教师结合课程表要求设计作业,满足学生全方面发展需要。以此实现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素质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应加强物理作业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并避免盲目、随意、拔高布置作业的情况出现。例如,在开展《声现象》、《简单的运动》、《压强与浮力》等章节课程的教学后,笔者便会为学生布置了通过实践探究减小压强方法、噪声防治等作业,这些作业抛弃了传统的纸笔形式,学生则在亲近生活、熟悉生活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所学知识,新课标理念所重点提及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要求便由此得以实现[2]。



        (二)设计分层作业
        作业校本化必须结合校情实际,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作业设计,而为了保证这一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学生差异的关注,建议教师在设计中应用分层作业,保证学生的潜能最大化发挥。笔者所在初级中学属于典型的公办学校,生源都是电脑派位的,生源质量始终参差不齐。为了适应学校的这种实际情况,笔者在物理作业的布置中应用了分层作业形式,这种分层作业在设计上,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分层评价要求,确定学生的必做题和选做题,实现作业的难度和数量控制,大大提升了初中物理作业校本化程度。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激发、基本学习任务完成也得以顺利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分层作业的应用应避免直接使用教辅资料,只有灵活使用选择性应用、加工改造式应用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分层作业的应用效果。
        (三)优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作为义务教育领域能够较好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学科,初中物理作业必须避免过于依赖纸笔完成习题,也为了同时实现初中作业校本化,物理教师便需要通过关注学生生活,实现物理作业形式和内容的丰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注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设计习题”,而结合这一要求物理教师便可以布置结合阅读材料、实践体验、观察调查、动手实践相关的活动作为物理作业,新课标要求的联系生产、生活也能够由此得到贯彻。例如,在学习电能和电能表内容时,笔者便为学生布置了分析家长用电浪费现象的作业,学生由此开展了电脑不关机处于睡眠状态、电饭锅使用结束不拔电源、使用遥控器关闭电视机、烤箱插头常年不断开等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而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自主开展了家庭每年浪费电能的调查,并提出了节约用电的小技巧,由此可见这种结合学生生活的物理作业所能够发挥的效用。
        (四)生活化校本作业的研究
        教师要注重挖掘生活中常见的或有趣的现象和实例或素材,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和熟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利用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得到的素材,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既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理论知识。如: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的校本作业时,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透明玻璃杯、水和一张画了小鱼的白纸,跟学生表演了这样的一个“魔术”:把装了水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在玻璃杯的后面某个位置慢慢的把白纸拉过去,当白纸到达玻璃杯正后方时,学生惊奇地发现,他们看到的小鱼方向跟原来的方向倒过来了。看到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兴奋不已,又若有所思。看到学生们刚刚惊讶的表情和思考的样子,我笑着对他们说:老师我能够自由控制小鱼的方向,你们知道是怎么做的吗?请大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总结出的结论写出来。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演示的校本作业,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和思考,积极地探索和尝试。这样,利用了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得到的素材,再加上魔术般的演示生活化的校本作业,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困惑点,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提高了学生的校本作业的掌握率。
        (五)开展小组式实践活动
        除了上述几方面策略建议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布置探究性作业,这同样能够为作业校本化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3]。例如,笔者便曾将学生按照成绩、亲密度、性别分为五人式小组,并公布了万花筒、潜望镜、简易天平、橡皮筋测力计等课题供各小组自由选择,为了实现对学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的培养,笔者要求各小组明确选材、加工、组装等任务职责分配,由此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和放学时间踊跃参与了实践动手活动,最后笔者带领学生从作品实用性、美观性、选材合理性、结构是否符合原理四个角度开展了评分活动,并最终为获胜的小组颁发了奖品和证书,由此作业成为了学生自主参与物理知识探究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作业校本化目标也得以由此实现,由此可见开展小组式实践活动的价值。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作业校本化直接关系着新课标理念的落实。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明确作业的方向和目标、应用分层作业、优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小组式实践活动等具体策略建议,则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便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峰.谈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的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14):11-11.
[2]王建新.实施初中物理校本课程的两个载体[J].中学物理,2013,31(16):27-28.
[3]蔡钢.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作业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2015,(04):13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