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历史情境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马加伟
[导读] 教学总是在特定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历史学科的一过性特征决定了历史学习更需要创设历史情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选的历史图片、考古实物、文字史料等课程资源或运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创设历史学习的情境,再现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使学生‘触景生情’,充分体验、感受历史氛围,进而理解历史……”1利用史料和现代信息技术是创设历史情境的两种有效方法。

马加伟   云南省腾冲市第一中学  679100
【摘要】教学总是在特定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历史学科的一过性特征决定了历史学习更需要创设历史情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选的历史图片、考古实物、文字史料等课程资源或运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创设历史学习的情境,再现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使学生‘触景生情’,充分体验、感受历史氛围,进而理解历史……”1利用史料和现代信息技术是创设历史情境的两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

        一、利用史料开展讨论式和辩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是以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最主要的优点即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独创性和创造性。但它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引导,具有多向交往性、知识主动建构性、竞争与合作的并存性等特点。2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围绕特定的辩题, 形成正反两方,在课堂上各自运用收集到的论据辩驳问难,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问题的“生成”即产生是讨论式教学的基础,辩题的选择与提出是辩论式教学的前提条件。讨论式和辩论式教学需要教师在问题设计及确定辩题上下足功夫。文化史学习需要多一些思辨,引入讨论和辩论有助于加深学生理解、转变学习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是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有效途径。史料教学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3,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讨论式教学和辩论式教学的进行应奠基于史料,在文化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对历史事件的讨论和辩论,注重介绍和引用包括档案、口述资料、文字读物、学术著作、历史文物、音乐、照片、历史遗迹和电影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历史材料。历史学习中,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综合不同的史观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一些历史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史观来评价历史。
        在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时,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命题的伟大价值及其局限,从而为过渡到苏格拉底“有思考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做好准备。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最为出名的著作《全球通史》中提到,启蒙运动向人们提供了两个关键的概念,那就是进步与理性,而对理性的信任是启蒙运动的基本特点。4在讲《启蒙运动》一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理性和进步的讨论、辩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认识,也可以为后面浪漫主义的教学进行铺垫,有的用以具体知识的阐释,有的用以训练学生思维,有的用以激发学生兴趣,有的用以巩固知识。材料有古有今,古今关联;既有理论型材料,又有故事型材料,平淡与趣味相间,浅显与深度并重。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互联网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课件、图表、图片、图形、图像、文本、动漫、视频、音频等资源不计其数,其中既优质又与高中历史教学相关的不在少数。信息时代的历史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互联网资源的教学价值。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历史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帮助学生感受到口头语言刻画不了或难以刻画的历史细节、肢体语言营造不出或难以营造的历史氛围。信息技术的生动性特点,使其在历史情境的创设上,具有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的大容量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接触更多史实。在讲《启蒙运动》一课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放映《大国崛起·法国》中的相关片段从伏尔泰的主张过渡到对卢梭思想的讲解。
        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能了无新意、淡而无味、波澜不惊、无所启发,就不能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就不能不在意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就不能丢了学科的知识、目标、任务及特点。否则,再好的‘道具’,再了不得的技术,也不过是一种摆设,不会有实实在在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文化史教学除了需要做好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历史教学设计,还需掌握多媒体历史课件制作,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互联网以其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迅速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利用互联网资源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在利用时,我们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甄别和精选。互联网资源的选择需要避免消极错误的信息。二是坚持有效和实用。互联网资源的运用,不能贪得无厌,片面地搞多多益善。网络资源并非在历史教学中用得越多越好。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要突破的教学重难点、要重视的学生既有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历史教师在利用互联网资源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此外,历史教师还应认真思考如何把网络资源的利用和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善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有机结合起来。
        当然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避免片面追求手段,忽视师生互动作用;避免在运用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向学生收集罗列知识过多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5避免单纯追求形象直观、片面重视视听体验以及过分凸显感官刺激而忽视学科的知识、目标、及特点。实际教学中,完全不用网络资源是不可取的,这等于放弃了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手段及历史教学工具。当然,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不能拿来就用,更不能不加节制。有的历史教师运用互联网资源不厌其多,有的不论讲什么都要用多媒体,最后甚至发展到离开多媒体就讲不了课,这些情况的出现应该引起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198.
2.李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D].福建师范大学,2003:3—4.
3.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6,9:61.
4.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粱赤民,董书慧,王昶 译.全球通史[M].第7版(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516.
5.王辉,成学江.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应避免的几个倾向[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12: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