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陆凤鸣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大部分的青壮年都进城务工,而孩子们被留在农村接受教育,变成了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长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缺少父母的管教,特别是不理解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厌学等教育问题。本文将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陆凤鸣   横县平朗镇中心学校
【摘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大部分的青壮年都进城务工,而孩子们被留在农村接受教育,变成了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长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缺少父母的管教,特别是不理解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厌学等教育问题。本文将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的青壮年群体不得不选择到城市务工,赚钱养家。而农村留守儿童是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关爱,缺少管教,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我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问题进行论述:
        一、社会因素
        儿童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需要父母的爱,父母趁着年轻外出大城市务工赚钱。但因户籍政策的问题,农村小孩想在城里上学需要各种的证明及手续,让多少父母不得已把孩子留在农村让祖辈照顾生活和督促学习。另外,城乡的生活习惯不同,导致了城乡生活隔阂行成的人口偏见与歧视,农村小孩的烙印深深的刻在城市教育者跟同龄小孩的心中,让农村小孩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融入城市的生活。最后就是在农村无法享受到与城里同样的优质教育。尤其后进生的学生厌学,不来学校,喜欢远离学校的管理。自己还分不清楚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而把它当成了快乐、引以为豪的事。网吧、游戏室成为了自己的第二个家,接触了一些社会混混,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因素
        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是相对落后。守着家里的田地一年的收入非常少根本无法供给小孩优质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农村输出的劳动力都是相对较为的廉价,而且都是从事的高强度的体力活。即使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父母下班回到家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陪伴孩子写作业、陪孩子玩。


再者就是因为父母自己也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只顾着眼前自己有赚钱的能力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教育问题,认为孩子即使接受教育,等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之后还是为别人打工赚钱养家,还不如早点辍学回家帮助家里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有就是隔代教育问题,祖辈“疼爱”孙子,把自己的孙子捧在手心像一颗掌上明珠,从来都是溺爱不让受一点苦,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儿童承受不了一点学习上面的打击。
        三、学校问题
        在农村的学校本来就是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甚至在师资力量这块配置也不合理。没有太多的资金来维持学校的运转,继而就是在教育教学这一块投入较少,变成了一切从简。现在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大多数都是一些支教的老师,甚至就是一些刚从学校毕业出社会的大学生。等有好的机会就会义不容辞的奔向大城市,师资力量极其不稳定。这几年我国鼓励师范类的大学生去西部地区进行支教,在政策上有一定的偏转,让我国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有了一定的改善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后还有就是学校的减少,随着生活成本的升高,现在很多夫妇养育的孩子越来越少,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导致很多学校在生源这方面吃紧。最后导致学校被取消。农村的留守儿童只能去到离家更远的地方上学。
        四、学生个人身心发展问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有时一年才见几天而且只能是在过年的时候。平常父母没有对其关心爱护,导致孩子心理会产生隔阂。不愿意跟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只顾自己玩耍。在学校见到其他同学、老师都不愿意讲自己一些疑惑或者想法。最后导致大家都远离而根本无法进行交流。当在学习上或者生活需要周围人帮助的时候却无法及时向其伸出援助之手,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早期教育中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其身心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