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探究式教学模式与高中化学实验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李爱吉
[导读] 《新课标》标准明确提出,进行高中教育的化学课程讲解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及实践水平,引导学生们开创出新的思路。针对高中学校的化学课,老师们要注意到对学生们积极性的提高,增加老师跟学生间的学术沟通,努力对高效学习的新方法进行探索,贯彻落实现行新课标政策。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广大学生群体在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时做到跟周围人的充分交流,从而增加其集体意识与动手能力。实验探究式的化学课课堂形式就是达

李爱吉   云南省腾冲第一中学  679100
【摘要】《新课标》标准明确提出,进行高中教育的化学课程讲解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及实践水平,引导学生们开创出新的思路。针对高中学校的化学课,老师们要注意到对学生们积极性的提高,增加老师跟学生间的学术沟通,努力对高效学习的新方法进行探索,贯彻落实现行新课标政策。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广大学生群体在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时做到跟周围人的充分交流,从而增加其集体意识与动手能力。实验探究式的化学课课堂形式就是达到这些教学指标的最佳选择。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加快在高校化学课堂上实行这一模式的步伐。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探究

        一、进行高校化学课堂实验探究式教学探索的目的
        1.1提高高校学生的实验思考水平
        思考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化学课的成效,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点一滴积累与努力,在这个逐渐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过程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就是实验课的开展。教师可以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完善其思维模式架构。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老师们需要对实验课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2提高学生跨学科反应分析水平
        当进行化学实验时,通常会碰到很多不同方面的问题,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问题是不能单单从化学角度进行解读的,这时就会用到学生们跨学科思考分析的能力。所以,在化学老师进行教学时要秉着带领学生探索事物本质的态度,不把学生们的思想封锁在化学范围内,而是引导他们综合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学科的知识来对实验结果深入思考论证。高中生的化学课堂中,实验课不能只探讨化学知识,而需要老师们帮助学生将各个学科中的知识点连在一起,综合的运用各种知识才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
        1.3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进行化学实验就是一个进行创新的阶段,所以进行实验时必须注重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实验教学时,不能只阐述课本上的简单知识,而要将其深化拓展到一些深层次的本质方面。开展实验课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们将某一个化学知识点烂熟于心,而是让他们通过某一个知识点了解到其他相关知识点的内容,从而对这一系列的知识都能熟悉掌握,提高学生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的创新思维。如在进行金属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化学老师要将硝酸与别的金属反应出现的现象也介绍给同学们,以便通过对各个不同实验的比较,来深化同学们的理解。
        二、化学课堂实验探究式教学主要步骤
        进行高中学生的化学教学时采取实验探究式教学方式是最科学的。这种教学方式是经过许多科学工作者与教学工作者们验证而探索出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有关这一教学模式的体系建设还并不完善。但就目前来讲,我国已然形成了这一教学模式的相对规范形式,下面笔者就来阐述一下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五个步骤。
        2.1设置疑问
        设置疑问,就是为实验营造一个活跃的氛围。这个氛围的营造需要老师将问题设置的有水准,让同学们需要花费时间进行讨论探索,但又确实处在他们力所能及可以解答的范畴里。


教学情景的营造重点在于将学生带入情景中,而带入这一教学情景的重要前提就是为情景设置一个疑问。将一个学生们并不知道的问题抛给他们,由于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对这个实验充满了好奇心,为了探索出来这一问题的答案,学生们必然会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进行思考,这就会使他们充分地融入老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之中[1]。
        2.2进行假设
        老师要引导学生们通过本身掌握的其他知识来对此次实验的结果进行假设。这个假设一般都是由对各个类似实验的比对与归纳得出的,其中间发展阶段一般是由演绎推理的方法解释的。学生对实验的假设是思维综合探索的一个过程,这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意义[2]。在对这一假设进行论证时,主要就是通过实验的实践。
        2.3制定实验步骤
        化学课堂实验探究式模式里,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们对实验项目进行诸多假设,然后帮助学生们总结出一个最适合可能性最高的猜想,最后为实现这一猜想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也就是制定实验步骤。这些需要设计的方面主要有:进行实验探索的项目,完善实验的设备与数据支持,进行实验的程序,整合理论结果等。整个计划的设计框架是学生们设置的,老师们则负责在这一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填充。制定实验步骤时,老师们需要时刻注意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尽量地去肯定学生们的观点,不要批评甚至讽刺,要让他们对自己的想法有自信。就算计划可能是错的,也必须引导学生们继续进行实验,因为犯错也是积累知识的一部分,对错误的反思和探索更能加深学生们的印象与理解。
        2.4讨论研究
        讨论研究指的是学生们通过老师的指导,综合各类研究办法对实验进行讨论的阶段。这一时期进行探索的主要目标就是得到更丰富更具体的数据材料,提高同学们的动手操作水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课堂对于我国新课程改革来说意义重大,它用实验的情景来提高学生们了解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老师们需要引导同学们做出更多的实验计划进行选择,然后对同学们设计的各种实验计划进行评析,最终选择出一个最全面的方案。在进行实验时,老师还要带领学生们留心实验过程中的特殊现象,来分析研究实验数据中的细微差别所导致的不同现象[3]。只有让学生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权威,始终谨慎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才能真正提高其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
        2.5综合分析
        对整个实验的综合分析也是化学课堂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里的一大关键之处。这种综合分析一般是在实验项目、实验水平、实验感情、实验思维、实验计划、实际操作和最佳方案等方面进行总结。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促进同学们将其获取的各类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分析,起到梳理他们知识网络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升华,通过实验的现象找到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综合分析的方法有利于同学们综合思考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综上,对于我国高中教育的化学课程教学来说,化学实验课的存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近期我国广泛进行新课标改革的前提下,我国的化学课堂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已然初步建成,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学生创新与思考能力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这一新型教育模式系统还存在很多漏洞,但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化学课堂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段享贤:《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设计》,《时代教育》,2013
[2]吴国兴:《探究实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新思路》,《课程教育研究》,2012
[3]杨坤:《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案例刍议》,《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