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8期   作者:覃嘉域
[导读] 教师在开展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效进行结合,能够让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这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魅力,这对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547100 摘要:教师在开展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效进行结合,能够让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这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魅力,这对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应用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化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教师的很多创新设想,都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才能够有效实现,直观、形象的展现形式,不仅凸显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让教师可以利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师,有一部分会因为不了解这些信息技术而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学校要对这些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给他们传输这些信息技术的知识,让他们可以深入了解信息化教学,从而把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在数学课堂上。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不牢,学起来也有难度,学校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帮扶。所以,要想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完美融合,需要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有一个深入认识。而目前教学中存在绝大部分数学教师不能够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含义和方法的情况,这些教师往往认为只将所讲内容用图片或者教学视频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就是信息化教学。但这种不正确的想法,会降低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 由于深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小学生大多数只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学习,他们只会固定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而不是自主、自觉地去学习。长时间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不能迅速地接受全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他们觉得,信息化教学是给教师和家长学的,学生只是处于完成一些烦琐又繁多的任务阶段。久而久之,他们只会更加讨厌学习,更别说喜欢上全新的信息化模式。长期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失去了上进心,降低了自身的求知欲望。学生不会主动地去学习,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教学难度的增加,最终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一)应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激探趣 为了增强信息化探究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整合应用信息技术,巧妙地把问题蕴藏于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课堂探究兴趣。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设备导入教学,向学生播放课件情境:“为了进一步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计划将大门口的一块绿草地平均划分成两块,来种植一些其他花卉。同学们想一想,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来划分呢?”听到教师的问题,学生产生了思考探究的兴趣,同桌之间开始相互交流讨论。

他们各抒己见,分别提出:“我觉得可以按宽来划分!”“我认为应该按长来划分!”“我建议按对角线来划分!”教师问:“那么,我们到底该利用哪一种方法呢?”接着,教师继续展示多媒体,启发他们:“假如我们学校选了第三种方法,你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划分出的两块绿地大小一样呢?”学生又在小组中进行探究。教师再应用多媒体的模拟演示,用“剪”“旋转”“平移重合”等方法来证明划分出的两块绿地大小一样,引领他们推导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使他们掌握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准确计算绿地的面积。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小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和动画等功能,将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场景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进而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学习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的时候,学生由于初步接触立体图形知识,空间想象能力明显不足,为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立体图形在课本中的平面展示,转化成视频中的立体模式,通过模仿学生的思维模式,对立体图形进行旋转,加深学生对立体空间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数学课堂上,自律性比较差,学习知识时容易紧张。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价值,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新鲜感,从而不断挖掘学生的思维动力。比如学习小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动态化的图形变化——平移、对称、旋转,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或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图形变化过程,形成可视化的运动轨迹,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形象直观性思维。当学生对图形变化有了一定认知后,鼓励学生进行练习,从一组不同位置的图形筛选出对应的位置变化关系,锻炼知识应用能力。通过该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方面集中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 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是当代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跟上时代步伐的需求,是当代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不断去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探寻研究结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梅.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47-48. [2]伏旺泉.刍议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小学数学教法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86. [3]刘梅.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