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学习英语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8期   作者:李冰洁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学困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给学困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实施有效的策略,旨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可以学好英语的信心,找到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吉林省实验中学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学困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给学困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实施有效的策略,旨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可以学好英语的信心,找到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学困生;原因;对策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产生了大量的英语学困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学困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生要问题。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探索转化策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学好英语是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需要,也是广大英语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学困生学习英语困难的原因 1.英语学科本身的难度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把英语单词不论词性不管句型结构,攒成一个所谓的句子,这种现象在他们的作文中屡见不鲜,究其原因,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是导致中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根本原因。 1.1语序的差别 英汉两种语言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不同,尤其是定语、状语、否定词、疑问句等的语序。在英语中,定语和状语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而汉语中,定语放在名词前,状语一般位于动词之前,位置比较固定。 1.2.汉英词性差异 中学生对英语词性的敏感度比较低,常常犯词性误用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形容词、动词、介词等的使用上。形容词错误常见于be动词缺失;动词错误主要体现在学生往往把不及物动词当作及物动词使用。 1.3.英汉时态差别 汉语没有时态,而英语有多种时态。汉语的动词没有词形变化,其时态概念常借助修饰语来体现,如副词“曾经”、 “已经”、“将要”或虚词“了、过”等。但是,英语时态变化复杂,由于不同的时态,词形需要变化成不同的形式,因此基础较差的同学就容易混淆。 1.4.语态的差别 英语和汉语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汉语中的谓语动词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变化,动词本身没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常用修饰词“把”或“被”来体现主动或被动。而英语的被动语态有结构、词形和时态变化。而且,被动语态的用法应用还是比较频繁的。 1.5.非谓语动词的差别 英语动词根据其与主语的关系可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谓语动词在句中作谓语,非谓语动词不能作谓语,汉语动词没有能否作谓语的分类,而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应用得比较多,基础较差的同学常常会在一个句子中写出两个谓语动词。 2.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因素 2.1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力薄弱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力薄弱,特别是在需要大量背诵的时候,他们一遇到较多单词或者是较长课文需要背诵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丧失突破障碍的毅力和勇气。一旦落下一部分知识,上课就会听不懂,越听不懂越不爱学,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英语学习。

2.2学习方法不得当 这些同学的学习方法不适当,不重视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而是机械化的记忆,上课忙于记笔记,下课忙于上课后班,根本就没有时间对所学课程消化、理解,因此导致成绩上不去。多次失败后,学习没兴趣,由厌学到放弃学。第三,接受能力差,反应也较慢,并且这些学生小学的基础就比较薄弱,再接受新知识,就更困难了。第四,所学科目增多,为了弥补某一较差学科的成绩,减少或放弃英语的学习。众所周知,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的学习策略会使学习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外界因素的干扰 一方面教师的评价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爱心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加上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或者只是花些钱把孩子送到时课后班,从此不再过问学习效果。 二、转变学困生的有效对策 1.重视第一堂课,抓好起始阶段 对于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们都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并且充满期待的,因此教师要阐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强调英语学习的艰苦性,要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以应付他们今后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挫折。并且老师永远乐于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全身心的投入,一定会有收获。从初一开始要求每个学生一定把单词和语法都掌握好,不断循环复习,这样才不会有学困生掉队。 2.合作学习,帮助“学困生” 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发挥优等生的学习优势。在班上开展“一帮一”活动,给每一个学困生安排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同桌,指导他们制定目标、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利用小组长去帮助、辅导、检查、督促学困生的学习,而且同学之间可以利用每天的下课、自习、午休互相帮助。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不得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把指导学习方法纳入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对学困生不断进行正确的学习行为的指导与训练。 4.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习自信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引导和帮助,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功,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家长来校、家长学校、教师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作业、听录音,默写课文以及听写单词等,在家长的督促配合下,使学生尽早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加英语学习的乐趣。 总之,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的学习,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塑造者。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甚至对学生的高考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会让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