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8期   作者:刘丽梅
[导读] 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与教育教学改革融为一体,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创新,赋予课堂新的气息,带动课堂教学持续、全面地发展。高中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合理开发历史资源,利用现代化技术更好地辅助课堂,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认识、分析历史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浅析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第二高级中学112700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与教育教学改革融为一体,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创新,赋予课堂新的气息,带动课堂教学持续、全面地发展。高中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合理开发历史资源,利用现代化技术更好地辅助课堂,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认识、分析历史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浅析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引言 现如今,每一个学科都陆续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进行阐述,因为每个学科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核心素养也是大不相同的。针对历史这一学科来讲,核心素养包含的就是史料的实证、时空的观念、对于历史的理解、对于历史的解释,以及关于历史的价值观。这样就需要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表现当中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同时还需要探索其综合性以及实践性。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必备品质和关键技能,是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综合表现。而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真实存在的事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积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唯物主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时空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养成学生依据发言的好习惯。为此,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首要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全面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发掘历史史料,奠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具生命力,才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新知探究中,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铺垫。高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史料,通过多样化教学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途径,还原历史知识的本来面貌,引导学生总结历史学习的规律,从中提炼出知识的精髓,归纳出历史结论,让学生深层次地剖析出历史知识的本质,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历史知识,理清学习历史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核心素养。例如,在“两极世界的形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再现美苏争霸的场景,然后以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对“铁幕”“冷战”进行分析,最后呈现当前世界的格局形势,让学生全面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变化的状况,对知识进行延伸。 (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有了归纳和总结概括的能力,也掌握了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在实施这些的过程一定会让学生能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了解一个历史事件,首先要知道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经过如何、结果怎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要对一个历史事件,要从时代背景、历史原因、历史条件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加以分析和把握,进而让学生知道历史学科也有严密的逻辑体系。

有了这样的感觉和想法学生就不会再把历史知识作为一个个独立问题来进行强行死记硬背了。这样的话,正是学生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能力的培养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三)设计课堂提问,探究历史真相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而高中历史中的教学内容虽然比较繁杂,但却不失连贯性和真实性,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真相,并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辨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能够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心胸和视野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能够在探究历史真相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在讲每节新课之前,老师一般都让学生首先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概括的实施。首先让学生看相关课本内容,再让学生分析所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找出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等。老师按照由小问题到大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几个问题间的因果关系,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慢慢也就掌握了知识框架和知识结构,并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正如布鲁纳所说:“不论我们教授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如果你理解了学科的结构,那么这种理解就能使你独立前进”。 (五)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历史理解就是让学生依据史实,对于历史事件进行真实理解。老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产生“了解之同情”的理念,发挥出其自身的想象力,从而进行大胆自由的想象,以及小心细致的求证。这就要求学生可以真切地去理解和体会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事件发生的起因、造成的后果和影响都是需要进行论证的,从而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理念。 例如,在开展“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的课外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找出有影响力的历史事件,或者是影响当时发展的历史人物。这样不仅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课本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主动搜集课外资料,去探索了解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物所包含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自身的学习技巧,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必要的。老师需要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历史素养,使用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课堂的教学内容。使用各种可以帮助教学的手段,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水平,使得学生可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日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35-136. [2]戴瑞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52-53. [3]陈建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19(19):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